早期教育,是指孩子在0歲至6歲這個階段,根據孩子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培養,為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一些國家出現提前開始學習讀、寫、算,提前開始正式教育的探討和實驗。
3歲的民民,早在6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學英語了。“現代社會競爭這么激烈,不讓孩子早早學習,多掌握知識,將來怎么能出人頭地?”民民的母親李雪茹說。正是在家長們對“未來競爭”的焦慮影響下,參加早教的孩子低齡化傾向日益加劇,他們的人生“起跑線”被不斷前挪。而來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一家早教機構的研究數據顯示,目前城區0歲至6歲的兒童參加早教班(幼兒園之外)的約占15%。以此估算,烏魯木齊市早教市場的消費規模不可小覷。
收費沒有最貴只有更貴
“0歲至3歲的嬰幼兒,45分鐘的課,少則50元,多則300元,多報課程多收費。”采訪中記者發現,烏魯木齊市早教市場沒有最貴只有更貴。
在烏魯木齊市的繁華路段,經常可以看到類似“××國際早教中心”這樣的招牌。這些早教機構或是“國際連鎖”,或是“全球同步”,或是“外教指導”,借助五花八門的概念,吸引著家長前來報名。火爆的市場背后,則是高得離譜的市場價格。一套課程學下來,花費少則一兩千元,多則高達近萬元,價格堪比研究生課程,遠比孩子“入托”貴得多。
在烏魯木齊市西虹路一家早教機構,記者以孩子家長的身份詢問早教的相關情況。一名早教顧問讓記者填了一份調查表后介紹說,他們保證每周兩個小時為外教上課,適合3歲孩子的英語課程共有240課時,收費6600元。問及為何收費如此不菲時,對方堅稱“貴有貴的道理”,因為他們以歐美教學模式為賣點,課程、教學等與國際接軌,引進的西方早教理念,會讓家長感到送孩子來學習物超所值。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美麗。
家住烏魯木齊市天山花園小區,從事個體生意的王玉玲女士,看到周圍一些家長都“熱衷”于給孩子報早教班,也忍不住想給自己4歲的兒子強強報個早教班,然后,在連續試聽了小區附近的多家早教培訓機構的課程之后,她覺得這些小型早教機構每節課的價格并不便宜,都在50元至100元左右,但是教學內容和效果都不令人滿意。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她帶著兒子到烏魯木齊市中心一所名氣較大的早教機構學習英語,盡管每節課的費用達到200元,而且有外教一對一教育,王玉玲還是一次性交了一個月的學費。
沒想到,強強對英語早教并沒太大興趣,只上了兩次課,就哭鬧著怎么也不肯去學英語了。王玉玲多次去找學校退學費,這家早教機構則以各種理由推托,直到一個月之后,才在扣除了幾百元的“管理費”之后,將其余學費退回。
近日,烏魯木齊市民劉女士也走訪了多所早教機構,想為自己的寶寶尋找一個更好的“學堂”。可走訪下來,她迷茫了:“高端的早教機構是以每節課程收費,打包收費需要近萬元,而中低端的早教機構我又看不上,真是愁壞我了。”
劉女士口中所謂的高端,是指那些環境優良,教學與全球同步,或是引進西方早教理念,具有中國特色的雙語早教機構,大多是按每節課45分鐘進行收費,其金額在100元到200元之間。中低端早教機構則環境一般,也是按每節課收費,每節課在50元左右。
記者從物價部門了解到,目前,教育培訓收費是備案制,國家沒有規定上下限,因此對于早期教育的培訓收費,他們也無權限制。
教學理念師資亂象叢生
新疆盛元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校長張燕說,現在很多早教機構是連鎖式經營的,在擴張過程中是否能堅持科學、先進的教育理念,是否能保證由專業的教師教學,對早教質量會有直接的影響。一個現實情況是,現在烏魯木齊市不同的早教機構,有著不同的教學理念,有的甚至截然相反,這令很多父母感到疑惑、茫然。
目前,烏市的早教機構有國際連鎖的、全國連鎖的、幼兒園開辦的,還有個人自辦的,在宣傳時大多都打出“全球早教第一品牌”等口號,并以從意大利等西方國家引進的“蒙氏教學”等洋品牌做招牌,開設各種特色班級,吸引家長。烏市一家早教愛嬰親子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該中心整合蒙氏教學等理論,獨創0歲至4歲嬰幼兒潛能開發、情感發展活動方案。但對于什么是蒙氏教育法,該工作人員對于其核心內容始終沒有一個具體詳盡的解釋。
在烏市西北路的一家全國連鎖早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他們擁有最權威、最專業的師資陣容,十余名老師各有特長。然而當記者問到這些老師是哪些學校什么專業畢業時,工作人員也只是說,幼師專業畢業,但都是經過專業培訓的。“反正你放心,我們這里的老師都是到總部經過專業培訓的,專業水平保證過硬。”
根據相關規定,教育部門負責3歲至6歲學前幼兒園的準入和管理,對0歲至3歲教育機構沒有監管職責。記者從烏魯木齊市教育局了解到,對早教機構的管理,是按照屬地管理原則,誰審批誰負責誰管理。
目前,我國大中專院校還沒有針對0-3歲嬰幼兒階段早期教育設立定向培養師資的學科專業。現在從事早教工作的老師主要是幼師專業畢業的學生和有幼兒教育經驗的工作者,或在音樂、英語、舞蹈方面有特長的大學畢業生,經簡易培訓后上崗。教育部門沒有對早教人才進行資格認證。現在市場唯一有資格認證的是育嬰師,但證書也是由勞動保障部門頒發,教育部門沒有參與。
記者走訪了烏市多家早教機構了解到,目前各家早教機構的老師的來源五花八門。有的早教機構標明,自己的老師都是大學本科畢業,具有英語六級以上水平,有的還是知名學府的研究生。還有的標榜自己不但優先考慮幼教專業畢業生,而且還有來自各國的外教。不過,記者也發現有的一些早教中心的招聘啟事里指出,成為早教老師幾乎不需要具備什么資格,只要“擅長音樂、繪畫、舞蹈,具有溝通能力和親和力”即可,頂多加上“熟悉嬰幼兒早期教育”之類的模糊要求。由于專業人才少之又少,同時又缺乏對早教師資的相關規定,一些早教機構便降低了對教師的要求。記者在一則早教老師招聘啟事上看到:“本科學歷,流利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優秀的溝通協調能力”,卻無相關教育資格證書要求。烏市市民王女士曾在某商場營養品專柜認識一名柜員。兩個月后,雙方在早教中心再次相遇,對方已變成早教老師。
專家過度早教適得其反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日益被家長所接受,而了解所涉及的早教內容則是父母們更應該關注的。采訪中,不少專家學者表達了如此觀點。
新疆知名學者劉書環認為,對于學齡前孩子,應強調“生活即是教育”。現在由于很多家長對早教的無知,讓不少孩子深受其害,更讓人擔心的是,錯誤的早教讓孩子在人格、情感、心智、精神層面缺乏感受力,對美、對愛、對善缺乏熱愛。
新疆師范大學的曹慶華老師說,毋庸置疑,早教十分必要。科學的早期教育不僅有利于孩子的身心發展,還有利于提高未來社會的人口素質。但他也認為,兒童早期發展任務不能完全托付給商業性機構,教育中的許多東西是金錢買不來的,家長必須身體力行。他提醒,多陪陪孩子,與孩子一起成長,親子關系好壞決定教育成敗。有條件還是應該給孩子報早教課,但要尊重孩子的天性,不必盲從,更不能依賴早教。
新疆社科聯研究員戢廣南認為,教育并不是單純地發生在特定的培訓機構,真正的早教也不是讓嬰幼兒上培訓班,而是要利用各種社會資源以及以父母為主體,對孩子進行身體、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等多方面的協調發展與塑造。早教機構應引導家長多學習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注重因勢利導、因材施教,讓孩子在感受親情關愛中快樂地學習。他強調,早教是必要的,但是“揠苗助長”式的過度早教只會對孩子產生反作用。
立法納入體系規范監管
新疆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白莉認為,現在包括烏魯木齊市在內,國內多數早教機構沒有經過物價部門審批,實行“自行定價”。早教機構之所以能夠“遍地開花”,其主要原因就是入行門檻低,沒有教育資質、衛生保健、衛生防疫等方面的審批限制。現實中現有的早教機構向孩子提供的早教服務都屬于超范圍經營,工商部門不管,教育部門無權管,存在管理的空白點。由于無法可依,一些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對市場上的早教機構監管無門,早教行業的政府監管呈真空狀態,一些機構無證無照經營“誤人子弟”,個別機構漫天要價。
她建議盡快規范早教市場,將早教機構納入規劃教育,由教育部門規范管理。開設專門針對0歲至3歲嬰幼兒的教師培訓班,以培育專業的早教師資隊伍。同時,參考民辦幼兒園的設立程序,明確早教機構的性質屬于民辦非企業單位,加強日常監管。此外,政府部門應鼓勵幼兒園開設早教班,并對早教班的收費標準等相關情況制定一個詳細的法規制度。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律師協會會長桑云認為,早教市場缺乏有力的審批監管部門,現在市場上家長比較熟悉的早教品牌,大都是以教育資訊、咨詢公司、教育培訓中心的名稱出現,大部分早教機構采用一般市場準入制度,以商業機構名義在工商部門注冊,很多沒有招生資質;各部門對早教機構發展也缺乏管理,一些早教機構吹噓自己是“領導者的搖籃”、“MBA寶寶班”,而監管機構缺失導致早教辦學標準、師資準入、監督考核等制度處于自發、無序狀態,虛假宣傳、收費不合理、課程隨意設置、師資力量參差不齊等問題十分明顯;商業早教機構往往以商業化經營的模式容易帶來市場趨利行為,從而背離教育的科學性,無法很好地承擔起教育的責任,容易給嬰幼兒教育帶來負面效應。
桑云提出,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要將早期教育納入教育體系中,擺脫完全商業化的運作模式,同時,物價、工商等部門要加強監管,統一收費標準。還應制定出臺民辦早教機構管理辦法,從申辦、設置條件、管理、招生及收費等方面提出具體的規定。(記者潘從武通訊員于兮)(編輯 喻孟)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