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天氣悶熱。7點多,肥城市湖屯鎮街道上斷斷續續地有學生騎車經過。已是暑假,這么熱的天,學生們不待在家里,騎車出去做啥?
據知情人介紹,這是該鎮一家培訓機構開學的日子,學生們是趕著去上課。這所由該鎮中學的在職公辦教師開辦的暑期培訓班,在鎮上早已小有名氣。
如今,這所培訓學校已從單一型、單科培訓向小規模、多科目培訓轉變;由單一辦學點向多辦學點轉變,儼然一個有模有樣的“公辦培訓學校”。國家、省里已嚴禁在職公辦教師有償舉辦和參與社會培訓補習班。那么幾年來,肥城市的這些公辦教師是如何經營這個社會培訓機構的呢?
5月份就簽好了合同要租房
沒有任何牌子,沒有任何路標提示,不是本地人根本不會知道這家住戶的院里,還有一所遠近聞名的“公辦培訓學校”。這所能同時容納100名學生的培訓學校,位于肥城市湖屯鎮鎮中學西側100米的一位村民家中。遠看就是一所簡單的普通房子,可是一到11點40分左右,門口就會聚集著很多來接學生放學的家長。
記者以要給孩子報名參加培訓班為由,被胡師傅熱情地請進了屋里詳談。“這個培訓班可有歷史了,差不多得有個4年了,今年又招了100多人。田主任是我的‘老客戶’,5月份他就和我簽好了合同,要租借房子一個月。我們一家三口在前面住,后面大屋子和院子就租給田主任,平時都閑著。我女兒上初三,以前就在他這里上輔導班,都沒收我的報名費。”這位胡師傅口中的“田主任”,就是這所培訓學校的校長兼數學老師,他是該鎮鎮中學的初一級部主任田子超(化名)。
從前院窗戶望去,后院大約有5間屋子,其中有3間拿出來教課。教室門口掛著“上課期間不準入內”、“嚴禁大聲喧嘩”的牌子,就連胡師傅一家也不允許在上課期間去打擾。胡師傅負責家長的接待和考察。一般情況下,來報名的都是附近鎮中學的學生,當然也有從外鎮過來的。
到了中午放學時間,學生們陸續從教室里走出來。這時,記者被允許進入教室參觀。教室內的黑板上還寫有當天學習的內容,3間教室教授的是不同的科目。100多名學生被分在三個屋里上課,有初一班、初二班、初三班三個大班,老師輪流上課。每天8點開始上課,10點鐘休息一次。
不上補習班,前三單元開學后不講了
在與學生家長們交談中發現,這所學校之所以每年如此火爆,與田子超采取的教學策略和其級部主任特權有很大關系。
在距離期末考試還有半個月的時候,田子超就在同學中間宣傳上了“今年我和咱學校的另外幾位老師合伙辦補習班,暑期學習數學前3個單元,開學以后反正就不講了,直接進入第4個單元。你們升初二,物理、化學還沒學過,老師建議你們也可以上個班預習預習。”家住鎮政府大院里的初一學生齊秀秀(化名)對記者說道。
齊秀秀說,“他是我們初一的級部主任,他辦的班誰敢不報啊。本來我數學就差,開學后前3個單元不講了,那我還不歇菜啊。”從她口中得知,基本上每位報名的同學都至少報了數學、物理和化學三科。“我還報了英語,每科150元,四科加起來就是600塊錢,比我一年的學費還高。”
記者了解到,初中設置的課程在這里幾乎都開設了,只是數學、物理和化學是主課,每天都開課,而地理、生物和英語是隔天上一次。除了英語,基本上所有的課程都是以預習為主。“我們暑期補習和平時上課基本一樣,每天都安排了密密麻麻的課。”齊秀秀指著課程表給記者看。
俺文化不行,不讓孩子去培訓班去哪
不僅如此,在鄉鎮,由于學生父母的知識水平有限,老師被看做是高尚的職業。“送孩子走出去上大學才是正事。我們鎮上每年考上大學和研究生的越來越多,村里還獎勵1000塊錢呢。”一位學生家長告訴記者。村民也都意識到文化的重要性。
但是有一個現實的問題擺在面前。“我家孩子他爸是初中文化,我是小學文化,根本教不了孩子。英語更是一竅不通,不送孩子去培訓班還能去哪里學?”齊秀秀的家長向記者道出送孩子上補習班的初衷。“我們平時忙于賺錢,暑假里根本顧不上孩子,去培訓班是個不錯的去處。”在不少家長眼中,學生成績高于一切,上培訓班可以提高成績,是百利而無一害的選擇。
但很多時候,考試、分數、升學成了一切,家長們忽視了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在學校里喊著“減負”,在假期卻要加班。記者調查了一些學生家長,半數以上的學生家長不認同公辦教師有償辦班,認為教師為學生答疑解惑是天經地義的本職工作,不應該沾染銅臭氣息。但對存在這類補習班又十分無奈。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