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新加坡國立大學校園一隅
新加坡留學 (微博) 受青睞 新加坡作為一個城市國家,人口約為500萬,作為中西文化的橋梁,吸引了近8萬名中國留學生。就讀于新加坡國立大學機械工程專業(yè)的劉若溪,在高二下學期,通過新加坡政府獎學金SM2(SeniorMiddle2)項目選拔,來到新加坡攻讀預科。她表示出國讀書能接觸更多的新鮮事物。作為亞洲國家,新加坡將東方元素和西方教學模式較好地融合在一起。“如果以后想去歐美深造,以新加坡為跳板更容易。”劉若溪說。
她所在的新加坡國立大學,在英國《泰晤士報》公布的2011-2012年世界大學排名中,名列第40位。除了這所大學,新加坡還有三所公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NTU)、新加坡管理大學(SMU)、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SUTD)。據(jù)歐美同學會東南亞和南亞分會副會長王金寶介紹,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的研究生80%是中國留學生。
據(jù)啟德新馬國家項目經(jīng)理劉琴分析,雙語教育模式、留學費用低廉、申請門檻較低、就業(yè)前景理想、移民政策寬松、生活環(huán)境良好是新加坡吸引留學生的重要原因。
小留學生引起關注
奔赴新加坡留學的中國學生構成格外引人注意。劉琴表示,申請新加坡留學的學生年齡跨度是最大的。70%的留學生為初高中生,10%是學前兒童和小學生,20%分布在大專、本科及以上學歷。
這種小留學生現(xiàn)象引起了一些人的擔憂:那些抱著投機取巧心理,或者因為高考(微博)失利另尋出路而來新加坡的學生,是否會導致留學生質量良莠不齊?
王金寶表示,這些人在新加坡其實是很難取得學位的。“我們當年來留學時,畢業(yè)論文都是送到其他國家教授那里審查,非常嚴格。”不能因為個別現(xiàn)象而否定了整個小留學生群體。
他還表示,新加坡給留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而嚴謹?shù)膶W術環(huán)境,最后要取得良好的學習成果,還離不開學子自己的勤奮和努力。當時,王金寶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攻讀工程碩士時,在實驗過程中,需要測試溫度、流量和拉力。這就需要購買各種實驗裝置,包括傳感器、機械加工零件、測試儀器等。學校為他提供了2萬新幣(大約10萬元人民幣)的研究經(jīng)費。從聯(lián)系供應商到器材的選擇、議價、完成付款,全由他親自操作。一套實驗做下來,王金寶說:“不僅提升了我的研究能力,綜合素質都得到了鍛煉。”
引才方式值得借鑒
21世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勞動力短缺的新加坡深知這一點。
劉琴表示,新加坡對于入讀公立學校的留學生,提供高額的獎學金和高達80%的助學金。作為回報,留學生在畢業(yè)后也必須在新加坡工作若干時間。
劉若溪獲得的留學生補貼包括全額獎學金、每個月500新幣的生活費和每月280新幣的住房補貼。她說:“我們項目的全額獎學金實際上是由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助學金加上政府獎學金兩部分組成,所以我們的工作時間其實是國大助學金要求的3年,加上新加坡政府獎學金單獨要求的3年,一共6年。”
除了這種模式,王金寶還提到在新加坡的公立大學,有許多俱樂部,它的功能比國人所理解的大學社團功能要寬泛,俱樂部甚至可以為學生提供創(chuàng)業(yè)基金。
另外,以理工科為例,學校允許導師的科研成果直接轉化為物質成果,而每個導師的學生則優(yōu)先享受這種成果,例如率先獲得某項由老師參與完成的專利。創(chuàng)業(yè)離不開經(jīng)費與技術支撐,而導師是可以參與學生的創(chuàng)業(yè),甚至有控股權。王金寶表示,導師實際上為這些學生提供了一個“孵化器”。(代琪劉詩瑤 古俊生)
(代琪 劉詩瑤 古俊生)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