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 
    您當前的位置 : 教育>教育新聞>
    英譯四大名著“回家” 文化走出去仍需翻譯給力
    來源:新華網  作者:  時間:2012-08-17 16:17:43

      新華網上海8月17日專電(記者孫麗萍)正在舉辦的2012上海書展上,西方漢學家耗時40余年譯完的五卷本《紅樓夢》由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引進中國出版。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社長莊智象說,《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和《西游記》四大名著在西方都有經典名譯,計劃將它們陸續引進中國,讓國內讀者透過“文學之鏡”一睹西方人眼中的中國古典名著。但翻譯界人士也指出,中國文化走出去依賴高水平的翻譯力量,中國的翻譯事業仍需給力。

      西方人最熟悉的《紅樓夢》

      此次亮相上海書展的五卷本英譯《紅樓夢》,堪稱是西方人最熟悉的一本,它由霍克思和閔福德兩代西方著名漢學家歷時40余年完成。

      據負責《紅樓夢》出版項目的編輯介紹,霍克思、閔福德譯本的最大特點,是兩位西方翻譯者經過多方考據、將全書120回“濃縮”為5卷,分別名為《枉入紅塵》《海棠詩社》《異兆悲音》《絳珠還淚》和《萬境歸空》。對于原著的一些前后沖突之處,翻譯者也進行了適當的修正。

      霍克思、閔福德的《紅樓夢》全譯本經企鵝集團推出后即大受好評,譯本文字精確優美,曲盡其妙,詩詞、謎語的翻譯也境界全出,被譽為完美體現了翻譯“信達雅”原則。

      除了翻譯極其精美,兩位譯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也很“傳奇”。霍克思曾在北京大學攻讀研究生,熱愛中國文學,能寫中文舊體詩。為了翻譯《紅樓夢》,他毅然辭去牛津大學教席,將畢生精力投入其中。從1973年開始,他出版了《紅樓夢》前3卷,后2卷由他的女婿閔福德完成。

      四大名著都有“經典”英譯本

      此前,2011年上海書展上,由登特楊父子翻譯的《水滸傳》已出版面世。

      據介紹,中國四大名著的英譯活動早在19世紀就已開始,各種譯本不少,有的已經在西方讀者心目中成為經典。

      《西游記》的英譯本中,最有名的是英國漢學家亞瑟·韋利譯的《猴》,雖是節譯本,但文筆活潑,傳達出了原著神韻。

      《三國演義》較受歡迎的英譯本主要有鄧羅和羅慕士的譯作。

      而《水滸傳》則有多個全譯本,其中包括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賽珍珠譯的《四海之內皆兄弟》與登特楊父子合譯的《梁山好漢》。后者是所有《水滸傳》英譯中獨一無二的120回本。

      在《紅樓夢》英譯本中,中國人最熟悉的可能是楊憲益、戴乃迭夫婦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完成的譯本。此次上海外教社引進的企鵝集團霍克思、閔福德譯本,則是在英語國家中廣受推崇的翻譯杰作。

      文化走出去:高水準翻譯需要給力

      上海外教社與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攜手進行的“中國名著漢外對照文庫”工程,計劃讓四大名著的經典英譯本全部“回家”,在中國出版。

      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和《西游記》,上海外教社正在與國外有關出版集團接洽,力圖引進最好的英語譯本獻給讀者。

      “在全球化趨勢日益顯著的今天,出版中國古典名著的漢英對照版,不但有利于中國文化的傳播和推廣,而且向全世界昭示了中國出版界的自信形象。”莊智象說。

      但翻譯界人士也指出,四大名著英譯經典在中國出版,折射出當下國內文學翻譯的“后繼乏力”。經典文學名著的翻譯是一項極其艱巨的挑戰,往往讓翻譯者皓首窮經。而眼下中國文學翻譯稿費很低,優秀人才都無意于從事這項事業。

      “我國推出的漢譯外作品如果質量不高的話,就不能引起國外出版機構的關注,無法成功輸出版權。”上海外教社副編審方穎芝說,國內亟須培養一支高水平的翻譯隊伍,希望通過配套政策、措施來促進漢譯外事業的發展。

      “向世界推廣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障礙就是翻譯。”英譯《紅樓夢》的編輯人士認為,當下,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偉大事業仍面臨著中外文化差異、推廣策略和力度等種種挑戰。

    (編輯:童言)

    網友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