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語出《尚書》,是國人自古追求的幸福美滿人生目標,而其中第一福,便是“長壽”。
行走在澄邁的城鎮鄉間,白發老者滿面綻放的笑容,是一道能觸碰人心最柔軟地方的風景,不由讓人引發聯想:愿我們年老時,也能這般怡然自樂。
2009年,澄邁在北京榮獲全國第十一個“中國長壽之鄉”的稱號,成為我省目前唯一的“中國長壽之鄉”。今年9月5日至7日,第二屆人口老齡化長壽化國際研討會將在澄邁舉行,澄邁拉開了向“世界長壽之鄉”邁進的步伐。
人均預期壽命77.79歲
8月31日下午,記者慕名來到澄邁縣老城鎮盈濱村吳麟生老人家時,正趕上縣里給吳老家送來賀匾,匾文是“澄邁長壽第一家”幾個鎏金大字。
盈濱村是個半農半漁的自然村,全村約百來戶人家,700多人口。站在村口隨便向一位村民打聽吳老家的地址,“你說吳老家啊,往這個路口走,很快就到了。”吳老家的五兄弟個個高齡長壽,夫妻雙全,是當地頗令人羨慕的“五老”。
五老中,長兄吳麟生今年已92歲,最小的弟弟吳秀生73歲,五兄弟平均年齡為83.6歲,五妯娌的平均年齡81.2歲,還有一位姊妹叫吳花菊,嫁在本村,今年79歲。后人已繁衍至四世,共有兒孫138人。五位兄弟雖說已分家,但各戶的老房子都緊挨在一起,兒孫們新蓋的樓房也離得很近,大家族的團結和睦不言而喻。
與五位兄弟相比,吳花菊看起來性情最活潑,不待記者詢問,她便介紹起長壽經驗來,“主要是孩子們孝順啊,孩子們成家立業后,經常帶我們去外面玩,我們這幾個老人啊,這幾年把海南島都逛遍啦。”老人家邊說邊笑,露出滿嘴整齊的牙齒。
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澄邁縣人均預期壽命高達77.79歲,比全國平均水平高6.59歲。特別是近十年高齡老人增長更快。截至目前,澄邁縣80歲以上老人18500人,占總人口比例3.3%,百歲以上老人有215人,比例為38.39/10萬,大大超出我國和聯合國“長壽之鄉”規定的存活百歲老人占戶籍人口比例7/10萬和7.5/10萬的標準。
澄邁有富硒長壽帶
“澄邁人長壽,可不能自己說了算,一定要有科學依據,澄邁為什么有這么多長壽老人呢?”澄邁縣長壽研究會會長王川信告訴記者,2010年時,研究會評選出了十大長壽村、十大長壽家庭和十大長壽明星,大家發現,十個長壽村里,8個是革命老村,長壽家庭都是和睦之家,長壽明星都是勤勞平和的老人,王川信總結:“革命老村,說明村民們團結,有堅強的意志力,此外,家庭氣氛以及個人內心的寧靜,都說明精神力量對人能否長壽作用巨大。”
澄邁長壽研究還顛覆了人們的一個誤解,壽星們并沒有生活在林木茂密的山區,而更多居住在沿南渡江瓊北火山巖紅土地上。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通過對澄邁縣10個鄉鎮百歲老人居住區的水、土壤、糧食及空氣質量進行采樣分析、實時監測,于2010年12月發布報告稱,澄邁的水樣中有益元素硒、鍶等達國家天然礦泉水標準,空氣屬最清潔的A級標準范圍,土壤中硒元素含量每公斤0.44毫克,相當于中國東南部地區土壤平均值的兩倍。
長壽離不開社會尊重
老人的長壽離不了兒孫的孝敬和社會的尊重,清代《澄邁縣志》對澄邁義孝故事及當時政府實施的系列優養老人規例多有記載,澄邁的尊老傳統可謂源遠流長。
澄邁縣金江鎮黃竹村,2006年時由村干部、致富能手籌資建了免費老人茶園,每年投入5萬多元接待村里70歲以上老人在這里免費喝茶、看戲。現在,茶園從最開始的帆布搭頂變成鍍鋅瓦搭頂再到磚瓦房,黃竹村及3公里外的才存村和美仁村的140多位老人在這里找到了歡樂。茶園發起人之一的王泰智告訴記者,茶園也得到了澄邁縣政府的重視,明年茶園將建設“黃竹村老人日間照料中心”,讓村里老人白天在這里娛樂、休息,提供免費午餐,定期為老人做健康體檢。
今年已是77歲的李敦宦是澄邁縣文化館的退休館長,2006年一次采風活動中,李敦宦為一位101歲的老奶奶拍了張照片,此后,他踏上了尋找澄邁百歲老人的道路。提起自己最得意的尋訪,李敦宦說:“2008年時我接到線索,發現了生活在金江鎮北排山村的百歲夫妻李華新和李引南,當時一個102歲,一個101歲。”而被授予“澄邁長壽第一家”的吳老家,也是老李今年7月最新的發現。迄今為止,李敦宦用他的相機記錄了上百位百歲老人,140多對80歲以上的夫妻。
今天的澄邁提出,要從長壽歷史中,沉淀出福壽文化,讓壽者感到更多的幸福。澄邁建立起了社會救助、醫保、社保和城鄉低保制度四大保障體系,醫療救治體系建設率先在全省實施城鄉衛生體制一體化改革。去年,澄邁縣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8.61%,“新農合”農民參合率99.71%;從2009年開始,澄邁為80歲、90歲及百歲以上老人,按每月100元、200元、600元標準發放長壽補貼金。
發掘“長壽之鄉”品牌
中國老年學學會常務副會長趙寶華去年考察了澄邁“長壽之鄉”建設工作后認為,長壽,涉及經濟、社會、環境、資源、人口等諸多方面和多個部門,澄邁在獲得“中國長壽之鄉”稱號后,把長壽事業做成一項社會事業和民心事業,發揮品牌效應,使長壽文化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強勁的推動力。
今年6月,海口市金宇路,打出“中國長壽之鄉特產澄邁白蓮鵝”招牌的連鎖餐飲店開業。澄邁縣相關負責人介紹,澄邁把健康長壽品牌與各個特色產業發展有機結合,形成了多個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特色品牌產業,現在僅白蓮鵝產業年產值已達1.5億元。以“源自中國長壽之鄉”為廣告詞的澄邁橋頭地瓜,種植面積上萬畝,年產值近8000萬元,橋頭鎮村民組建的地瓜專業合作社,正謀劃建設年產值幾億元的地瓜加工合作項目。
而以“長壽之地”為宣傳口號,還助推了澄邁旅游及地產業的高速發展,有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包括房地產在內的澄邁建筑業累計投資較去年同期有17.6%的增長;上月,澄邁福山咖啡文化風情鎮獲批國家3A級旅游景區,實現了該縣A級景區零的突破。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