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孝文老師在工作中。
?
海口網9月10日消息(記者 吳開詩攝影報道)“姚老師,我們四班懷著一顆誠摯的心,請求您回來教我們地理。保證不讓您失望,為二中再創佳績!”這是海口市第二中學2011屆高二(4)班全體學生簽名的“請愿書”。
講課風趣,方式獨特,內容豐富,姚孝文的地理課受到了全校文科班級學生的喜愛。他講授的每堂課都會令學生驚呼“時間太快了”,似乎還沉浸在他講解的地理夢境里。這也是他的教育理念:讓尊重生命的課堂熠熠生輝,讓學生演繹個性和表達思想。
“家長把一顆幼苗送給我們,我們就應該還他一顆大樹。”1988年,姚孝文跟隨“十萬人下海南”的潮兒來到了海口,直接進入了教育系統。他在教師崗位上默默地付出,不圖學生回報,卻把對學生付出的愛作為是自己的快樂和幸福。
無償“培優補差”
高考,決定著一個學生未來的命運。如何提高學生的成績,讓優生更優,讓“差生”進步?姚孝文卻想到了“開小灶”——培優補差,利用課余的時間無償地輔導學生。
姚孝文開始關注模擬測試中成績優和差的學生。經過幾次模擬考試后,他確定了“培優補差”的學生,共有14名學生,其中7名優秀學生,7名被不看好的“差生”。
姚孝文除了正常教課外,每天下午下課后,從17點半至19點,在辦公室里輔導他們。周一、三、五輔導優秀的學生,周二、四、六輔導“差生”。一年,老天不負有心人,經過他輔導的學生都能考上了理想的本科學校。
2011屆的張華小晶(化名)就是“培優補差”學生中的一名。在班上學生成績排名中,張小晶的綜合成績排名倒數第二,成了被老師不看好的學生。當年高考,張小晶卻考出了667分的成績,令所有老師刮目相看,報讀了一所二本線重點高校。
“我發現綜合成績差的學生有一個共性,就是地理分掉得厲害。如果地理成績能提高,他們的成績會大幅提高。那么,優秀的學生可以更加優秀,成績差的學生也能考上本科學校。所以,我就想到了培優補差的輔導活動。”姚孝文說,輔導不收取任何報酬。
為了讓更多的學生也能參加“培優補差”的輔導,姚孝文開始從高二年級的學生進行輔導,高三的時候又可以換新的學生,輔導的學生人數就有所增加。
或許,是關心學生。即使在北京出差,姚孝文也跑到書店去尋找有價值的輔導資料,然后自掏腰包購買與學生分享。“從來沒有想要學生回報,每次看到有學生傳來喜訊的時候,我感到很欣慰,很幸福。”姚孝文說,不管時代怎么變化,教師對學生的發自內心的愛永遠不會變,且這種無私的愛的付出,也讓學生都真正地感受到。學生不僅喜歡地理課,也喜歡姚孝文老師,甚至以他為榜樣,有的在填報高校專業的時候志愿時填報了地理專業。
志愿填報“權威專家”
對高考生來說,填報志愿關系到未來,一不小心就會與理想中的學府失之交臂。每年填報志愿的時候,姚孝文成了“權威專家”,學生和家長排著隊找他咨詢。
周會云今年參加高考,成績600多分,但對填報的院校拿捏不定。一天,周會云和同學拿著報考指南書直接跑到了姚孝文老師家里“求助”。“她想報考江西師范大學,但從近年的招生情況分析,以她的分數被錄取的概率很小,建議她報考西北師范大學。”姚孝文告訴記者,他從地理位置、院校情況、個人興趣愛好、經濟條件,以及家長的意見給了周會云參考意見,最后她選擇了西北師范大學,第一志愿被錄取了。
姚孝文表示,有些學生的分數剛好達錄取的分數線,卻和高分的學生競爭熱門學校而掉檔。“老師,你說填報什么學校,我就聽你的。”掉檔的學生找到姚孝文老師后直奔“主題”,希望他幫忙給參考院校。
每年高考后,姚孝文的辦公室里每天都有等待的學生,他們都拿著報考指南書,想從他這得到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沒有排上隊的學生,卻電話聯系預約,更有甚至直接跑到他的家里。“我建議填報的志愿命中率很高,很多采取我的意見的學生都被報考的高校錄取。”姚孝文說,他的同事也會推薦其他學校的學生來找他,“把脈”填報志愿。連他的愛人也開玩笑地說,開個填報志愿的輔導網。
把課堂還給學生
“啊,就下課了。”當下課鈴想起的剎那,學生都不約而同地異口同聲說,“上地理課就是一種享受,可惜時間過得太快了。”在海口二中學生對教師課堂評價結果表中,學生是這樣評價姚孝文的課堂: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方式獨特,上課生動有趣,富有吸引力。
讓尊重生命的課堂熠熠生輝。這是姚孝文現在的教育理念。他說,尊重生命就是“學生的課堂學生做主”,而不是傳統的“填鴨式”教育: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教師考、學生背。這是扼殺人性的強制性教育,學生學得很痛苦。尊重生命的課堂,就是一種體驗,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快樂,是一種充滿了生命的快樂,讓每個生命體展示出自己存在的價值。
這得利于海口二中的課改。2008年,姚孝文擔任學校課改實驗辦公室的主任,挑起了課改大梁。如何進行課改呢?姚孝文等人先后考察學習了洋思、杜郎口、東廬等全國名校經驗,取其精華,并結合本校的實際,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學模式,主動把課堂還給學生。這使得海口二中的課改走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學校也成為了海南省課改實驗先進學校。
姚孝文說,45分鐘的課堂分為教師指導、學生討論、學生自結三個部分,老師主導,學生主演。簡單地說,學生動手、動腦、討論、爭執、質疑,老師釋疑。課堂上,思想的火花相互碰撞,學生滔滔不絕,各抒己見,氣氛活躍。
一位優秀的教師要有創新意識,要勇于做教育改革的弄潮兒。姚孝文在工作中不斷地關注著全國課改的動態,學習新的經驗。同時,在教學中不斷地融入自己的魅力,不僅讓課堂妙趣橫生,而且深得學生喜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