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是老師收獲祝福的節日。但記者連日來在遼寧、江蘇、上海等地采訪發現,隨著近年來教師待遇和社會地位不斷提升,壓力也日益增大。在學生開學進入書山題海的同時,老師也成為壓力的傳遞者和承受者。
給孩子減負,老師是關鍵。適逢教師節,如何給教育一些自由空間,解開教師重重糾結?
孩子學得苦,老師教得累
新學期開學才一個星期,南京一所實驗小學讀六年級的小翰明顯感覺學習壓力“重多了”。“作業更多了,以前一般晚上九點前能寫好,現在起碼要到十點多才能寫完。”小翰告訴記者。
記者采訪了解到,盡管中小學“新課改”已推行多年,但新學期開學伊始,一些學生就背上了厚重的書包,埋頭于書山題海中。
學生學得苦,老師教學也不輕松。江蘇一名高三班主任說,他每天7點到校,晚上9點40分離校,有時周末也要到校給學生補課,基本沒有“正常”生活。
考核重期待多,教師很“糾結”
在一些老師看來,搞素質教育還是應試教育,并不是簡單的選擇,是多種壓力下的糾結所在。記者在遼寧、上海等地發現,學期末的全區統考和各種學業水平測評,仍然把老師牢牢綁在應試教育的戰車上。
“雖然取消了小升初考試,但對老師的考核壓力并沒有減輕多少。”沈陽一位小學老師告訴記者,學校每次期末考試后都要在教師中公布各班主要學科平均分,分數和老師的獎金、評優評先掛鉤。
除了考核,家長對考分的追逐也讓素質教育的探索舉步維艱。沈陽市二中校長劉輝透露,學校前些年曾經推行過下午5時放學、假期不補課等做法,結果家長不認可,紛紛轉報別的學校,“學校招生分數線一路下滑,生源質量下降,只好把政策又改了回來。”
要給學生減負,先給老師松綁
教師、專家等認為,對于中小學校來說,內有應試考核,外有家長期待,素質教育非“不想為”,實“不敢為”。教育行政部門、家長和社會各界應攜起手來,給老師松綁,為學生減負。
“現在一開學,老師們的手機都響個不停,家長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要求,教育工作越來越難做。”大連市沙河口區教育局副局長程琪說,有些家長只關注成績、升學,對學校開設的德育活動、社會體驗活動不僅不支持,還給老師、學校施加壓力。社會各方面要引導家長對孩子合理定位、科學培養。
上海曹楊中學英語老師俞穎認為,高考(微博)的指揮棒必須要改變,不能再單純地衡量學校看錄取率,衡量老師看“高分學生”的產出率,衡量學生看主課分數。
“給學生減負,要先給老師松綁。”江蘇省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研究員張揚生認為,不能讓老師帶著“鐐銬”搞素質教育。一方面,學校要堅決取締把分數和老師考核掛鉤的做法,給老師教學一定的自由空間;另一方面,家長要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念,讓孩子全面、健康成長。(據新華社沈陽9月10日電 )
(湖南日報)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