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圖彭翠琳
近日,某論壇里一則閨蜜之間的對話,引發了網友不小的爭論。對話的主題是:堅決不許孩子洗碗、做家務。
樓主寫了她的兩個朋友對孩子該不該從小做家務的看法。
結果是:一位堅決不讓女兒洗碗,怕孩子做習慣了,結婚后天天洗碗;另一位也說,寧愿自己累點,也不愿意兒子做一點事,怕學會了,結婚后天天做事。“不會做,將來就什么都不用做”。
此帖子一發,短短一天時間,數百人跟帖回復。
到底該不該讓孩子從小學做家務?本報記者對50位5~12歲孩子的家長進行了隨機調查,男生和女生家長各25人。其中愿意讓孩子學做家務的達36人,他們希望在孩子結婚后,夫妻兩人能共同承擔家務,這樣能在做家務中增進夫妻感情。另外一部分家長,則堅決反對孩子學做家務。
孩子和家務之間,究竟應該是怎么樣一種關系?家長們意見不一。
[正方]
[反方]
張女士的女兒今年11歲,她說:“女兒從4歲開始,就跟在我屁股后面學洗碗了,我覺得很好,這不僅能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還能激發孩子的潛能,樹立自信心,讓她覺得自己是最棒的!”
張女士說,小時候家里兄弟姊妹眾多,自己從6歲就開始幫忙洗碗、做家務。現在她孤身來漢,遇到困難,她從不會畏縮,也不會找父母或推給他人,而是自己大膽行動。她希望孩子將來能和她一樣。
李先生的兒子5歲,他說,孩子1歲多會走路時,就喜歡拿著掃帚掃來掃去,當時他們夫婦并沒有阻止,而是讓兒子自己玩。起初老人很反對,但現在兒子能獨立打掃一間小房間。
李先生覺得,從小就應該讓孩子做家務,讓孩子覺得家務是生活的一部分,這樣既能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還能讓他從做家務中找到快樂,慢慢養成自覺做家務的好習慣。
范先生說,女兒今年11歲,正是小升初階段,平時學業很忙,周末還要到各補習班去上課。“看著孩子這么累,我是肯定不會讓她學做家務的。大不了,孩子長大了請個保姆。不做家務最多就是懶點,也沒有什么大毛病。要是學習上不去,以后升學,找工作都很困難,現在外面的競爭多大啊!”
胡女士的女兒8歲,她說,平時家務都是她一個人做,每天累死了。她不想讓女兒以后和她一樣。“現在的伢只會‘幫倒忙’,她做了后,我還要重新返工,那樣更累,還不如不做。”
她認為,把孩子學做家務的時間用在培養孩子興趣愛好上更好,多學一門技藝,以后找工作就會多一把“鑰匙”。
王女士說,兒子今年剛上一年級,她堅決反對孩子做家務。“我總覺得男孩子做家務有點‘娘’,男主外女主內,男伢就不應該把過多的時間放在學做家務上。”
孩子只會幫倒忙
男孩子做家務會很“娘”
[專家說法]
華中師范大學(招生辦)教育科學學院范先佐教授認為,孩子是家庭成員的一部分,理應分擔適當的家務。從小培養孩子做家務的習慣,除了能增添他們的責任感和自信心外,還能促進孩子邏輯思考能力的發展。家務勞動是一切勞動的基礎,是一種讓孩子從中受益的勞動形式。家長不應該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略孩子從小熱愛勞動的習慣。
社會學家:
“結婚后要伺候別人”是謬論
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長秦尊文認為,孩子在不同年齡段,應該做力所能及的事。很多家長錯誤地認為,只要孩子把書讀好,做不做家務無所謂,可他們沒有想到,這樣培養的孩子以后很難獨立,缺乏競爭力,容易被社會淘汰。
對于一些家長認為“做家務做慣了,結婚以后就要伺候別人”,他認為這是謬論,長此以往孩子只會越來越自私、懶惰,家庭也會很不和諧。
要想讓孩子有責任感,就得先給他責任讓他去承擔,家務事就是家長最好的培訓材料。
心理學家:
孩子愛做家務,生存能力更強
武漢榮格心理咨詢中心首席咨詢師黃進軍認為,一部分家長害怕孩子學會做家務,其實是家長潛意識自我缺乏安全感,怕孩子學會了做家務后,自己無法“掌控”孩子的生活,黃進軍說,其實家長大可不必有此想法。
現在很多家長都很會照顧孩子,卻很少給機會讓孩子來照顧家長,使孩子缺乏了勞動鍛煉。他認為平時愛做家務的孩子,獨立性和生存能力會更強,在心理學里叫“自我功能很強”,這種人更能把握自己的生活。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