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廣義老師自編的教材。
從山東一間重點中學來到順德,有20多年語文教學經驗的明廣義坦言仍然無法適應刻板的語文教學。為實現自己語文教學創新的想法,他辭去重點中學的教職,孤身來到順德一間民辦學校,為尋得“試驗田”而興奮。
今年,這名老師將一套自創的教材應用于課堂中,外國哲學大師、先秦諸子百家之文紛紛入列。在緊張嚴肅的傳統高三課堂下,他的另類課堂以讀經典、賞名著,看影視,品戲曲四步曲進行,電視片《唐之韻》、87版《紅樓夢》電視劇、戲曲等紛紛入列。與高三語文輪番題海訓練對比鮮明,他放言僅高考(微博)前數個月才真正進入突擊。這種另類的教學方式,引起了關注,近日記者走訪了這間學校與其對話。
“愛情”與“寂寞”成課堂內容
今年,順德一名高三語文老師推出一套自己創辦的教材進行教學。在他自創的教學材料中,他把高中三年的語文文章目錄梳理一通,除了必修的目錄選入,他還以海外、古今優秀著作為藍本,增加了反映人生、情感等諸多領域的篇目,例如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德國馬克思著作,還有英國培根對于人生和愛情的文章剖析。
不單自創教材,他還把教材應用到教學中。“大師梭羅的寂寞,要懂得沉淀。”明廣義認為,學生真正沉下心去與梭羅的寂寞對話,才能牽動起語文文化的根。而在培根的《論愛情》中,也引發了課堂上多元化的探討。
他出的題目也相當“雷人”,在學習孔子的《論語》中,他出的作文題目有:“我所知道的孔子”、“司馬遷筆下的孔子”、“鮑鵬山筆下的孔子”等,這意味著要寫出這樣的作文,學生不但要通讀孔子本人的《論語》著作、還要閱讀司馬遷和鮑鵬山關于孔子的研究著述。
在運用這套教材的過程中,他的課堂也是另類的。
“我的高三教學,最后幾個月才是突擊試題訓練時期。”明廣義的教學安排中,高三一年,僅是次年4月~6月是正式的備戰高考題海戰術階段,其他時間是艱苦的“攻堅戰”,攻的是學生的語文素養,攻的手段離不開電視劇和戲劇、名曲。在實際的課堂中,他帶領學生一同觀看“紅樓夢”電視劇,并開設紅學社,引導對《紅樓夢》有興趣的學生一起品詩看紅學人生。
爭議:
該不該學習額外課文?
在明廣義創新的同時,也惹來了諸多爭議。
在他創辦的教材中,增加了眾多教學大綱之外的學習任務。在高三的緊張課堂中,他還安排《三國演義》赤壁之戰十個章回的教學。
有人提出,高中學生的學習時間已比較緊張,特別是高三階段,沒必要讓學生額外去學習其他的經典名著。對于爭議,明廣義認為,高中階段真正研讀名著經典,才是提高語文成績的根本。至于學生是否有足夠的文學積累和閱歷,關鍵還是看老師怎么去教和引導。
對此,明廣義坦言,在最初推出時,曾經遇到過學生的不理解。出于20多年的教學經驗,明廣義認為,系統訓練學生的語文思維,提高他們自身的語文素質,才能真正提高語文成績。
面對一部分人士的不理解,明廣義表示,會尊重學生要求訓練題目的意見,平時也會注重設計題目,在妥協中創新。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