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祭孔典禮開始前,兩名身著漢服的學生隔著孔廟的朱漆大門向外張望。記者 李繼輝攝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昨日9時,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里,傳出一陣齊整的誦讀聲,手持卷軸的表演者是80位穿著藍色校服的初一新生。他們在為半小時后開始的北京孔廟國子監國學文化節祭孔大典進行最后的彩排。
國子監中學初一學生喬丹站在隊伍第二排最外側的一列,他們頭上是一大片樹蔭。誦讀時,很多學生都沒有看手里的卷軸,整段的《禮運大同篇》脫口而出。讀完后,每個人都筆直地站好,靜靜地觀看著祭孔典禮彩排儀式進行。
七八分鐘后,傳承了千年的儀式仍在一板一眼地進行著,一些頑皮的初一學生已耐不住性子,開始東張西望。一名高個男生甚至按著禮樂的節拍,以手當錘模仿敲鼓。兩位老師站在隊伍旁,不時提醒兩句。
新生身邊,初三學生的隊伍站在略顯刺眼的陽光下。學生們神態肅穆,只是偶爾有人捋捋被陣陣秋風吹亂的頭發。
彩排結束后,喬丹站在原地,重新將手里的卷軸卷齊,系上帶子。談起感想,她想了一會兒,才開口:“上小學的時候,我也來過孔廟,當時覺得就是逛公園。上了初中,學校專門開了一門國學課,這次又能參與到這么大規模的活動中去,我覺得挺難得的。這儀式也挺特別,以前我沒有見過。”
“說的都是文言文,結尾最后一個字還要拉長音兒,動作、舞蹈節奏都像是放慢鏡頭。”她身邊的一位同學干脆歸納總結了“儀式特點”。小伙伴都七嘴八舌地分享著感受,“氛圍不錯,就是節奏太慢了”、“要是時尚點兒就好了,我其實想試試他們穿的黑色禮袍”。
祭孔,是華夏民族為了尊崇與懷念至圣先師孔子,而主要在孔(文)廟舉行的隆重祀典,兩千多年來從未間斷,成為世界祭祀史、人類文化節史上的一個奇跡。這種大典在古代有著“國之大典”的評價。“現在進行祭孔大典,不僅緬懷先圣,更激勵大家要繼承優良傳統、弘揚中華美德。”孔廟國子監的負責人說。
正式表演開始前,國子監中學的一位老師介紹,“國學禮儀的教育,需要類似祭孔儀式這樣比較嚴肅的形式,讓學生們了解規范,感受傳統文化傳承的嚴謹性,對孩子而言,可能枯燥單調了點。為此,學校開設了國學課,在每周升旗儀式上會講述國學小故事,設計一些互動環節,培養學生們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自覺地規范言行,文明懂禮。初一的新生剛入學,還需要磨練。初三的學生就基本不需要老師來提醒了。”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