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hkwb.net/content/2012-09/29/362cdfbe16f6faaf7e052cb675f875c0.jpg)
1937年1月20日,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簡稱抗大)在延安成立。抗戰8年間,抗大共培養了20多萬名黨政干部,成為抗日戰爭時期革命干部學校的典范,為人民軍隊的發展壯大和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這是抗大校門。
工農教育:開啟教育新篇章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2-09/29/a645309d1bdfae13a5649a70dbe72b99.jpg)
開天辟地,煥然一新。中國共產黨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就將教育視為革命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及時制定了綱領和政策,提出了黨在教育工作中的任務。李大釗、毛澤東、鄧中夏、劉少奇、李立三、惲代英、彭湃等黨的精英“毅然脫下紳士的長袍馬褂,深入到農村、工廠”,克服重重困難創辦夜校,幫助工農群眾學習初級文化知識,并向群眾宣傳革命思想和理論。這些教育實踐不僅提高了工農的文化水平和階級覺悟,還為建立和發展黨團組織、開展工農運動創造了條件,并由此揭開了中國教育發展史的嶄新篇章。
農民學校:鄉村教育大普及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2-09/29/069bbbceb5f5aca0bec7bf48fc78e41c.jpg)
贏得農民,誰就能贏得中國。為組織工人階級同盟軍,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開始深入農村發動群眾。從教育入手,建立農會,開展斗爭。大革命時期,最早出現農民教育運動的是廣東海豐地區,領導者是共產黨員彭湃。1921年10月,彭湃從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回國,任海豐縣勸學所長(教育局長)。1922年5月4日,彭湃組織了一次海豐教育界紀念“五一”大游行,宣傳“赤化”、“勞工神圣”,5天后被撤職,時任勸學所長僅半年。于是,彭湃決定“單槍匹馬”深入農民之中,啟發農民覺悟。
八年抗戰教育:延水砥柱救國殤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2-09/29/eff98588659ff7cd07641e64f8ddc114.jpg)
“偉大的抗戰必須有偉大的抗戰教育運動與之相配合。”抗戰8年間,延安不僅是我黨的政治中心、軍事指揮中心,還是我黨培養黨政軍英才的大學校。“改變教育的舊制度、舊課程,實行以抗日救國為目標的新制度、新課程”,在這個抗戰教育總方針的指導下,黨的一大批干部經過延安這個大熔爐的鍛造,堅定了理想信念,提高了能力和本領。他們從延安出發,把真理和革命的精神帶到了戰場上,帶到了全國各地。
1937年7月7日夜,盧溝橋上隆隆炮響,日本侵華戰爭全面爆發。戰爭給中國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教育當然也不例外。僅僅一年間,中國108所大專以上的學校中就有91所被破壞,有50%的中學生失學。
在“盧溝橋事變”發生的第二天,中國共產黨在延安號召全國開展抗日救亡運動。不愿當亡國奴的有志青年紛紛響應黨的號召奔赴延安。
正如毛澤東1938年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報告中指出的“偉大的抗戰必須有偉大的抗戰教育運動與之相配合”,此時的延安,不光是我黨的政治中心、軍事指揮中心,還成為我黨培養英才的大學校。
抗戰8年間,數萬名知識分子在延安的“窯洞大學”中成長,他們帶著堅定的革命信念,從延安出發,把革命的火種播撒到全國各地;
抗戰8年間,數十萬陜北百姓在共產黨辦的夜校、冬學里學文化,理解并支持抗日的百姓成為了革命的堅強后盾;
抗戰8年間,大批兒童在延安的小學接受了抗日教育,成為中國革命的后續力量。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2-09/29/8eee7039dbdf56cd1c897357fea4ff47.jpg)
1977年10月12日,國務院宣布當年立即恢復高考。1977年全國570萬考生參加高考,錄取新生27.3萬。這是1978年春,北京大學迎來恢復高考后錄取的第一批新生。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1980年 學位制度正式建立
2月12日,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于1981年1月1日起施行,標志著我國學位制度正式建立。1981年5月20日,國務院批準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國家教委據此制定了研究生培養和學位授予系列規章制度。此后,我國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養能力顯著增強,規模不斷擴大。
12月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普及小學教育若干問題的決定》。《決定》提出,在80年代全國應基本實現普及小學教育的歷史任務,有條件的地區還可以進而普及初中教育。
1月21日,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關于教師節的決定。決定每年9月10日為教師節。
6月18日,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決定設立國家教育委員會。國家教委成立后教育部即予撤銷。
1986年 開始實行義務教育
4月12日,六屆人大四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7月1日起施行。其中規定,國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義務教育事業,在國務院領導下,實行地方負責,分級管理。
9月25日,黨的十三屆六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決議》指出,精神文明建設包括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兩個方面,培養“四有”新人,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是根本任務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2-09/29/11f50746933f0329c5a06e1430a71d35.jpg)
2008年 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全部免除 從今年秋季開始,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全部免除,這項政策惠及全國2.59萬所城市中小學的2821萬名學生。免除城市義務教育學雜費后,對城市低保家庭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繼續免費提供教科書,并對確需寄宿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補助生活費。
(新華教育 資料照片)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