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么小兒郎,背著書包上學堂……”這首影響了幾代人的膾炙人口的歌曲,在江漢區西馬路小學變了“調”。為了給學生減負,從今年秋季開學起,該校一年級學生周一到周四放學時,書包留在班上統一保管,周五書包才帶回家。據悉,此舉在武漢市中小學尚屬首次。那么,此舉會不會在其他小學推廣?一些家長也嘀咕:上重點初中要憑分數、看成績,孩子不背書包回家,會不會影響成績?
緣起:家長沒法輔導孩子
“不背書包回家,不是心血來潮。”西馬路小學校長張頻芳說,學校是一所進城務工子女學校,全校500多名學生幾乎都是“流動花朵”。他們的家長有的擺攤賣早點、賣菜,有的是“破爛王”、清潔工。“父母不是太忙、每天早出晚歸忙生計,就是文化水平有限,根本沒辦法輔導孩子的學習。”張頻芳說。“回家寫作業,媽媽教的拼音跟老師教的不一樣”、“我爸爸賣水果,算賬快,可是讓他教我做算術題,答案是對的,就是講不出來。”跟學生們聊天時,校長張頻芳總是聽到這樣的抱怨。有時請家長簽名,家長不會寫的字,居然讓孩子用拼音代替。
今秋開學前,學校對報名的一年級新生家長進行了走訪。不少家長提出,下午3時多就放學了,時間太早,家長沒辦法接,讓孩子自己回家又怕不安全。于是,學校嘗試在一年級推行“不背書包回家”。周一至周四正常放學后,老師在學校輔導學生做作業。寫完作業,學生還可以參加趣味美術、語言交際、經典國學、書法練習等興趣課程。
為此,學校斥資1萬多元,在教室后排為每名學生定做了一個專屬柜子,給他們的小書包“安了個家”。
校長:不背書包≠沒有作業
如今,在武漢市一些中小學里,不少學生拖著拉桿書包上學已成了一道特別的“風景”。
“現在,孩子們的書包太重了,所以減負必須要有實實在在的行動。”昨天上午,西馬路小學副校長羅浩說,對一年級學生來說,習慣的培養比知識更重要。“在家里,一年級新生做作業時,一會兒看電視,一會兒喝水,而家長又不善于管理,要么順著孩子,要么大聲喝斥。”
他表示,在學校里,老師來輔導學生做作業,或者參加趣味美術、經典國學、書法練習等興趣課程學習,更有利于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他們對美術、國學和書法的興趣。
羅浩副校長介紹,不背書包不等于沒有作業,孩子回家以后的時間主要用于“五動”,即動腦、動口、動手、動腿和動情,也就是鼓勵學生多動口、動手,與同伴和父母多些游戲和交流,不讓過多書本作業圈住了孩子。
羅校長還特意舉了個例子來說明沒有書面作業的孩子回家不會閑著。昨天,一年級學了十以內的計算,所有書面作業在課堂上完成,學生回家以后要做的事是把學到的數字,講給父母聽,或者找出家里用十以內數字表示的物體。
為確保學生不背書包回家也學得好,學校每月召開一次家長會聽取反饋。“試行了一個星期,家長沒了后顧之憂,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完成作業,還有玩伴一起學習、游戲,真正讓孩子們‘零負擔’回家。”
教育局:對教師要求更高
“我教小學數學有多年了,我的經驗是學科知識做來做去,10分鐘的機械作業和一個小時的差別不大。教師要精選各種試題,題目要典型,既不讓學生做非常熟練的作業,也不能讓學生做想破腦袋也做不出來的作業。這對教師的要求很高。”西馬路小學數學老師涂文驥說。
江漢區教育局局長唐一飛認為,不背書包回家是減輕學生負擔的有效途徑,但對教師也必然會提出更高的要求。
武漢市教科院副院長朱長華表示,為了保證脫離書包的孩子們學習質量不下降,課堂教學要做到精致化、最優化。教師在課前一定要認真備課,把學生最需要的知識“選”出來教學。
學生:真是太爽了
記者在采訪小學六年級學生衛紫雯時,她的同班同學紛紛圍上前來,喊著告訴記者放學不背書包回家真是“太爽了”、“棒極了”!他們告訴記者,回家后,閱讀、實踐等作業可以大家一起完成,也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完成,比書面作業有趣多了。
衛紫雯說,每天在學校完成作業后,自己走路回家。在家和父母聊聊天,父母有時會布置一些“成語接龍”的游戲,然后,再讓她背點《論語》中的片段。“再多出的時間,就是和幼兒園的同伴一起玩游戲了。這樣,背《論語》的效率蠻高,一會兒就完成了。”
低年級學生家長表示支持
對孩子不背書包回家,低年級學生家長普遍表示歡迎。許多家長認為,布置一些機械的、重復的作業,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學生的個性得不到張揚。
“在低年級,我蠻支持學生不背書包回家。”另一所小學學生家長邱女士說,她的孩子每天做作業幾乎都要到晚上八九點。時間長了,孩子和爸媽說的話也愈來愈少了,“我就希望孩子回家不背書包,這樣給了家長更多和孩子溝通的時間”。
記者聯系到一名西馬路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家長,這名家長表示,看著別的孩子回家都有作業,怕自己的孩子跟不上。好在是一年級,影響不大,如果年級再高一點,就要考慮考慮了。
高年級學生尤其是五六年級的學生家長并不贊成這種減負的做法。他們說,學校的出發點固然是好的,但現在武漢市內的許多重點初中還是看成績,或者看證書才能上,萬一不背書包降低了學習成績,那怎么辦?
對此,西馬路小學副校長羅浩說,今后,該校僅考慮在一、二年級推廣“不背書包回家”的新規,在三至六年級仍維持現狀。
其他學校:暫不跟進
對于西馬路小學這個減負新招,武漢市一所小學的副校長表示,該校在“減負”方面走出了“非常困難的一步”。至于是否會“效仿”,要依情形而定。更多的學校則不愿輕易表態。
業內人士稱,“減負”主要還是一個觀念的問題。只有徹底改變以作業量來衡量教學成果、提升教學質量的觀念,才能使“不背書包回家”逐漸形成一種氣候。楚天金報郭會橋 朱素芳
(編輯:陳思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