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剛進教室,7歲的陽陽就沖向飲水機。顧不上卸下背上的書包,他彎腰擰開排水管,把陳水接到一只水桶里。接著,拎起這只大號粉色水桶,搖搖晃晃地穿過擁擠的樓道,將水倒進盥洗室的水槽。
看起來,這只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兒,但對那個壯實的小男孩來說,換水絕對是項“神圣的工作”。他是班級里頂頂重要的一名班干飲水機管理員。
不過,在長沙市天心區青園小學二年二班,“重要人士”還包括假日小隊隊長、盆花管理員、白托管理員、走讀生路隊長等等。總之,全班61名學生,就有61名班干。
從這屆學生上一年級開始,班主任夏湘華就在班上設立了20多種職務,讓孩子們通過填寫申請、發表演講競聘、民主投票,最后持聘書上崗。如今,青園小學一、二年級的所有班都采用了這種模式。
10月8日,教師夏湘華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這種“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特殊班干制度最終目標是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榮譽感和歸屬感。
自打上個月,孩子們都升入二年級后,這位教師又做了一個更大膽的決定:為了淡化“官僚意識”,她干脆取消了固定的“班長”職務,改為按學號輪換。
要是我不是班長,真想揍他一頓
屬于二年二班的早晨從“推廣普通話委員”的“一二三,快坐好”開始。這個聲音響亮、咬字清晰的小姑娘每天早晨都提前10分鐘到校。她掌管著班級的鑰匙,每天清早還要站在講臺上組織大家早讀。
與此同時,班主任助理小毅已經開始在黑板上寫下“值日班長”的名字。不過他太矮了,只能站在一張小板凳上,稍有點費勁地擎起手臂,夠著黑板。
多媒體管理員同學則忙著打開電腦、電視屏幕和投影儀。描述起自己的職責時,這個長著酒窩的小男孩一臉嚴肅,“我很重要的!不開電腦就上不了課了。”
學校晨會開始前,語文課代表幫助老師整理隊伍。他手里拿著一套小葵花貼紙,從排頭走到隊尾,由頭到腳地檢視每個人。很快,他把兩張貼紙摁在了站得筆直的陽陽腦門上,又碰了碰小毅的腳,提示他“挨到線站!”
但十幾分鐘后,這個充滿威嚴感、可以給同學“貼葵花”的班干就變成了被督促對象。即使身為語文課代表,他也被所在小組的語文組長吼了一嗓子:“交作業!”
課間,環保小衛士會撿起地下的紙屑。做眼保健操時,紀律委員在教室來回巡視。中午,“白托生”管理員協助老師發放午餐。放學后,走讀生路隊長會舉起象征他身份的“二年級二班”葵花型路牌。他不時回頭看著身后的隊列,只要有不安分的同學試圖跑到馬路邊,這個壯實的小隊長就會力喝一聲“歸隊!”
體育委員小健的媽媽說,兒子“特別珍惜自己的小小的崗位”。即使他的全部職權范圍,只包括協助體育老師列隊和檢查課間操質量。
“曾經還發生過‘暴力執法’事件呢!”這位媽媽半開玩笑地說起去年的往事。那時候他遇到不服氣的同學,就會動手打人,“打到別人服氣為止。”因為打架,該體育委員一度被“解聘”,平日里摔了跟頭也不喊疼的小家伙,一路哭著回家。直到他努力學會控制自己的言行表現,才“復出上崗”。
看起來挺威風的班主任助理回家后,也曾因一個總搗蛋的小朋友無奈地表示過:“老爸,要是我不是班長,真想揍他一頓!”
衛生委員也沒想好治理亂扔廢紙現象的“戰略方針”。眼下,那個有點害羞的小女孩所能想到的唯一辦法就是“幫他撿”。
在10月8日的一場“述職報告會”上,語文小組長之一馳域第一個站起來。他高昂著頭,響亮地陳述著自己每天收發9份作業的職務,并在即將結束演講時補上一句“為同學們服務”。
小伙伴時刻監督著他的“服務質量”。一個小女生大聲贊揚:“他收得很齊。”還沒忘記來一個“粉絲式”的漂亮笑容,露出換牙的缺口。
可一個小男生跟著就跳了起來,他指著馳域大喊:“有一次他自己也沒交!”
“述職報告”遭遇吐槽,馳域小組長馬上氣鼓鼓地回應:“我現在都交了!”
媽媽軟磨硬泡地希望孩子將志愿換成“班主任助理”,因為“圖書管理員沒有權力”
2011年暑假,夏湘華即將接手新一批一年級學生。那時,這位教齡18年的老師已經想好了要讓班上的孩子“人人有事做”。這樣的構思來自一本名為《班主任工作漫談》的書,作者在書里談到,要把班級管理工作細化,給每個孩子一個職位。
“在從前的班干部制度下,并不是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得到鍛煉。”夏湘華說。開學前一周,她每天臨睡前都在電腦里設計崗位、擬定競聘計劃。
這場“競聘”最初名為“一(2)班小干部競選活動”,包括提交申請表格、舉行競選班會和宣布結果。那時,夏湘華為孩子們提供的選項里,“班長”、“副班長”等“聽起來很威風”的職位還存在。
后來成功當選的體委,當時把小手背在身后,有點緊張地拉票:“我叫小健,我想當體育委員,請大家多支持我,投上寶貴的一票。”
夏湘華記得,那時小朋友們的“演講”,大多只是簡短的幾句話。但她仍然一遍遍對孩子們強調,手里的選票非常重要,一定要把它投給心中最合適的人選。
為了盡量弱化“官味兒”,堅持“平等原則”,夏湘華在二年級新學期“換屆”時去掉了“小干部”這個說法,班長由全班同學輪換擔任。她增加了4個新的職務,并讓孩子們填寫“崗位認領意向書”。
有的小朋友在表格上寫:“經過慎重考慮,結合我自己的實際能力,我選擇了盆花管理員,因為我喜歡植物”。而陽陽的競爭對手、同樣申請飲水機管理員的小岱則表示“我力氣很大,提得起那桶水!”
不過,這可不是一場僅有小學生參加的競爭。有家長模仿孩子的字體寫上“我要為班級服務,為老師分憂”。一位一年級小女孩還背誦了好幾百字激情洋溢的演講稿,在夏湘華看來,這“顯然是家長為她寫的”。
在同樣實行這種班干制度的一年一班,一個小朋友非要選擇“圖書管理員”。可媽媽軟磨硬泡地希望孩子將志愿換成“班主任助理”。她唯一的原因就是“圖書管理員沒有權力”。
鰍鰍是班里最小巧的女孩子,原來一直羨慕白托生路隊長,“喊口號好神氣的!”今年通過認領,她終于實現了“夢想”。如今只要前任路隊長替她喊口號,她馬上會沖過去“制止”。
夏湘華曾專門組織一場“站好我的崗”主題班會。她反復對孩子們強調,“那不是官位,而是崗位,是為班集體服務”。
教育不能只停在知識層面,而是要為社會培養公民
但這場“全民班干”的嘗試并沒能得到所有家長的認可。一位外校媽媽在接受采訪時明確表示反對,理由是孩子還小,不應該給他太大的壓力。而另一位媽媽則認為,這會讓“官本位”思想植根于孩子腦中。
就連在網絡上,這所小學的“班干實驗”也被炒得沸沸揚揚。一位網友毫不留情地批評,“這就是在培養孩子的階級意識,是官僚主義的萌芽”。
在夏湘華收到的所有“意向書”中,“班主任助理”絕對是“熱門”崗位,三個名額足足報了十多個人。這使她開始偷偷計劃,來年要給“班助”換個更加“平民”的說法。
這位老師始終認為,在所有班級崗位中,事情最多、功勞最大的并不是喊起立、擦黑板和督促其他人到位的班長一職。比較起來,她覺得環保小衛士、衛生委員、組長和課代表的工作更實在。然而,跟“衛生”相關的崗位報名人數一直最少。
不過,婷婷的媽媽卻對女兒擔任過衛生委員的經歷評價很高。如今,這個小姑娘走在馬路上,看到被隨意丟棄的垃圾,總會主動撿起丟垃圾桶去。
“積極參與義務性的社會事務和服務,這有利于她的成長。”她的媽媽說。
根據夏湘華以往的經驗,一些從未擔任過任何班級職務的孩子不愛表達自己,對班上的事情也不大關心。但自從她讓每個同學都成為“班級小主人”,孩子們幾乎全部顯示出熱情來。多媒體管理員沒開電腦,會被至少十幾個同學“提醒”。而推廣普通話管理員讀錯課文,則會受到七嘴八舌的“糾正”。
如果沒當體育委員,一年級的小馬可能還是那個在隊伍里橫沖直撞的“搗蛋鬼”。但在僅僅上崗一個多月后,只要老師輕輕在他耳邊提醒“你是體育委員哦”,他便馬上把小腰板挺得筆直,來個標準“立正”。
夏湘華班上的小鈺也在擔任了衛生委員后,從一個不肯上臺的內向小女孩,轉變為參加誦讀比賽會自動去“候場”的大方姑娘。
“在班級崗位上得到鍛煉的孩子綜合素質更高。”青園小學德育主任譚玲伶表示,在她看來,這同樣也是對孩子們樹立服務意識、參與公共事務能力的培養,“教育不能只停在知識層面,而是要為社會培養公民。”
如今,班主任助理小毅在父母發生爭執時,總會“教導”爸爸“你這個樣子不行”,也會批評媽媽“你這個態度不對”。然后一本正經地幫他們分析家庭事務,尋找解決方法。
班上的安全委員也常常提醒家人“鎖門、注意安全”。她始終記得,“夏老師說我是個有責任感的孩子”。
小健則徹底愛上了體育運動。足球、跑步、游泳樣樣都來。他總是對媽媽說,希望長很多很多的肌肉,成為小小男子漢。在他心里,體育委員一定得是體格強健的人。
在夏湘華看來,孩子的成長需要一個過程,他們有自己的天性,教育不能急于求成。她計劃在孩子們升入三年級時來一場更加完善的“競聘上崗”換屆,她相信,那時的“小主人”會成長許多。
10月8日上午最后一堂課,當數學老師說“上課”時,本該由值日班長一人喊的“起立”,卻突然從班級的各個角落里冒了出來。
“冒充”值日班長喊“起立”,更像是一種向往。很快,小朋友們哄笑起來。
陽陽始終沒有說話,他把小嘴巴抿得緊緊的。課間時,這個想當科學家的小男生悄悄走近記者身邊,皺著眉頭說起自己的向往,那就是在來年,一定要競選當上圖書管理員。畢竟,從飲水機管理員到科學家,“要看好多好多的書才行”。(記者秦珍子)
(中國青年報 秦珍子)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