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10日世界精神衛生日前夕,解放健康講壇與市民信箱聯合進行的《上海市民心理壓力狀況調查》顯示,在參與網上調查的1219名市民中,近四成市民表示遇到壓力會失眠,有51.76%的市民表示壓力主要來自“學習工作”,列在首位,而老人健康問題、買房等經濟壓力、孩子的教育問題分列第二、第三、第四大壓力源,分別占50.86%、44.79%、36.67%。
調查顯示,有44.54%的市民表示現在生活“有較大壓力,但我還能忍受”,13.21%的人甚至表示“壓力很大,影響到我的日常生活”。不少市民表示經常會在晚上12點以后上床睡覺,其中14.68%的人表示“工作任務太重,經常加班忙工作”,有20%的人“有一些工作,但總是拖到很晚才做”。如果上班或外出辦事忘帶手機或iPad,41.51%的市民會感覺到“焦慮,怕誤事”,7.05%的人表示“無論是回家還是快遞,必須馬上拿到手”。
當在工作、學習、生活中遇到壓力時,48.97%的上海市民表示自己會出現“敏感、易激怒,心煩意亂,注意力不集中,有時會生悶氣、發脾氣”等狀況,38.8%的市民會失眠,還有22.89%的市民表示會“緊張不安,帶有恐懼性的情緒”。
在回答“您如何對待面臨的壓力或煩心事”時,54.39%的市民選擇“忍著”,40.03%的人選擇“運動或旅游”,34.95%的市民會“向親人或朋友傾訴”,29.2%會選擇“上網聊天打游戲、KTV唱歌等宣泄”。 (肖波)
(解放日報 肖波)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