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安全意識淡薄以及由此帶來的不安全性行為,讓大學生群體特別是女生付出了身心健康等方面的代價。陳淑君攝
48%的大學生贊成“戀人間發生婚前性行為”,25歲以下女性占一半以上,大學生成為人流“主力軍”。日前,來自國家人口計生委和廣東省的兩組調查數據引起關注。昨日,本報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大學生做人流
寒暑假后為高峰
“現在的學生太大方了,一點都不忸怩。”昨日下午,聽說記者來采訪,市婦幼保健院計劃生育科主任柴冬寧如是說。
柴冬寧告訴記者,科室平均每個月要為六七百左右的患者做人流和藥流。不過這個數據并不恒定,每到寒暑假過后的一個月,科室都會出現人流高峰,而這其中多出來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大學生。柴冬寧透露,目前接診的人流女性中,20歲到25歲占到六成左右,20歲以下占到10%左右。大學生已經成為人流“主力軍”。
“你們應該不會要求填寫職業吧?怎么知道是大學生呢?”記者的提問讓柴冬寧搖起了頭,“現在的大學生太大方了,每個月都有好幾個。”柴冬寧說,人流之前,醫護人員往往會對雙方進行宣教。“太可惜了,為什么不要?能留就留下吧。”但是,醫護人員的苦口婆心很少能說服已經下決心的小情侶,“我還要上學,怎么生啊?”等等此類回答柴冬寧聽得太多了。
一年打胎四次
仍說了解還不深
昨日下午,市婦幼保健院計劃生育科,不少年輕小情侶正在等候。看到記者坐到身邊,一個男生抬頭瞥了一眼,繼續刷屏玩手機不吱聲。記者正打算開口采訪,突然聽到門外傳來吵鬧聲。“要生你就去生吧,我還要考研呢,早知道就不跟你一起來了。”細問才知道,聽完人流前宣教,有一個女生害怕了,打算留下孩子,可是男生沒打算要。兩個人意見不同,就吵了起來。
“吵架的有,嘻嘻哈哈、打打鬧鬧的也有。”護士小姜剛為21歲的女生小宛(化名)做完手術。而上個月小宛才做過藥流,兩次人流前后不到四十多天。“半年內做兩次的,被認為高危人流,以后對生育很可能有影響,但是這樣的情況我們很常見。有的大學生是性知識不足,以為體外射精不會懷孕,有些則是僥幸心理,而更糟糕的是有些人根本就無所謂的樣子。”
小姜說,她遇見一個女孩子,看上去斯斯文文很文靜,也漂亮,沒想到一年就來了四次。第四次的時候,男友的母親帶她過來手術,小姜實在忍不住,問說:“怎么不打算生下來,這樣損傷太大了,對以后生育有影響。”沒想到準婆婆回答讓人瞠目結舌:“我兒子說了,他們還了解不深啊。”
做一次人流,不孕概率達5%
“一次人流,導致不孕的概率就達5%。”174醫院生殖中心主任沙愛國告訴記者,流產已經成為造成不孕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女方流產次數多,并發婦科炎癥、子宮內膜異位癥等。有一位病人,三年內流產8次,結果輸卵管粘連導致不孕。”重復流產短期內可能出現一些并發癥,如出血、感染月經不調、慢性盆腔炎等,從長期來看可能危害更大,重復流產4次以上92%會導致繼發性不孕癥。
“反復人流之后會增加習慣性流產、月經失調、感染、不孕等并發癥的發生率。一些女性盲目聽信無痛人流的宣傳,實施上應該提倡如何避孕,而不是大肆宣揚怎樣做人流才不痛。”思明區婦幼保健院院長楊松靜表示,無痛人流并不像廣告上所描述的那樣輕松。手術通過靜脈麻醉,讓患者在熟睡狀態中進行,雖然不產生痛感,但靜脈麻醉有一定風險,稍有不慎,可能會導致呼吸抑制,進而出現血壓下降、心臟驟停、休克等現象,嚴重的并發癥導致極少部分的患者很可能變成植物人或者直接死亡。
人流廣告“攻陷”校園
一方面,大學生成為人流的主力軍,另一方面,各式“人流優惠”等廣告在學校及其周邊隨處可見,甚至聲稱“大學生做人流憑學生證優惠”,嚴重影響校園環境。
昨天傍晚,在廈門的一所大專院校,學生食堂的門上,不少學生正圍觀著一張海報。湊近一看,上面寫著:“大學生做人流可分期付款,首付30%起……”以前還是在路邊電線桿、廁所門上貼著,現在越來越夸張了。大三女同學小王告訴記者,每天去食堂吃飯時,樓下都可以見到類似的廣告,有些甚至印上“公益講座”,一般都是些某某不知名的小醫院。
“我前幾天還看過更夸張的,有人拿著牌子,說學生優惠呢。”在另外一家學校,一對大學情侶吃完飯并肩走出食堂。男生告訴記者,對此類廣告很多同學不勝其煩。“這是學校,這種廣告亂貼,成什么樣子?”他的女友則抱怨,一些小醫院發廣告傳單,都到路上了。“走在路上時,突然幾張這種傳單硬塞你手里,真是暈啊。打掃衛生的阿姨也很頭痛。”
“至少有五分之一吧,出去住的。”大三女生小璐在我市一所大學中文系就讀。學校開設了大學生性健康和性教育的選修課,而報名者據說寥寥無幾,小璐自己沒有選修。“聽說課上還發安全套,多不好意思啊,沒多少人當場領的。”
記者隨機對多名大學生進行了采訪。大多數大學生表示可以接受婚前性行為,并對大學生去賓館開房的行為表示理解。調查中,不少男生表示希望另一半是處女,但是如果不是,也不介意。“現在的處女只能到幼兒園去找了。”男生小肖直言不諱,“現在在校都可以結婚了,我們哪里還能管到別人是不是處女?”
記者調查時發現,告示欄中都貼有日租房、月租房信息。在學校附近一家房產中介,中介人員坦言,學校附近的小區租住者有一半多都是大學生,其中以情侶一起租住居多。在某大學的論壇BBS上,專門開設了一個租房信息板塊,記者發現上面有不少是男女朋友求租房或者合租的信息。(海西晨報記者 陳淑君 實習生 胡馨勻 通訊員 陳海峰)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