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幼兒園虐童事件頻發。先是,媒體曝光山西太原一幼兒園5歲女童被老師半小時內打耳光70次。然后,是一張幼兒園女老師扯著男孩雙耳往上提的照片在網上流傳。很快網友人肉出這位浙江溫嶺女教師的個人信息,還發現了數百張涉嫌虐童的照片。
這些虐童事件當然與所在幼兒園的管理直接相關,也需要教育部門加強對幼兒教育的管理、檢查。但是,只要對體罰孩子仍然存在著一種職業性的麻木乃至社會性的麻木,虐童事件恐怕還會發生。
實際上,虐童事件并不僅僅發生在幼兒園內,也大量發生在家庭之中。前不久,一位父親體罰幼女原地跑步6個小時,導致女兒死亡;最近,又有一位父親因將兩歲的女兒打成腎衰竭被判刑。這些事件已經勾畫出了一條暴力教育、體罰教育代際傳遞的路線圖。
在太原女童被扇耳光事件發生后,有人發起了一項“你被老師打過嗎”的網絡調查,大多數網友選擇了“是”。其實,這樣的經驗無需調查,只需要問問我們自己和身邊的朋友就是了。多少人小時候沒有被體罰過呢?
然而,吊詭的是,那么多的人受過體罰,不但沒有帶來對體罰的反感,沒有讓他們對體罰說不,反而帶來了對體罰的某種認同。某網站針對“你贊成適當體罰孩子嗎?”發起網絡投票,結果顯示92%的人贊成“適當體罰”。“適當體罰”是個很模糊的概念,何為適當?扯耳朵算不算適當,打耳光算不算適當?
我不想糾纏于何為“適當體罰”,但所謂“適當體罰”的自辯,大大減輕了體罰者的道德壓力,也更真實地呈現了當下社會對體罰教育的認同。
虐童的背后是麻木,麻木的背后是對體罰的廣泛認同。現在,那些在體罰教育中長大的一代,又開始體罰下一代。又一輪體罰教育的代際傳遞似乎已經完成,而且可能繼續傳遞下去。這恰恰是最值得警惕的。虐童事件頻發固然教育部門有責,幼兒園、學校有責。然而,最難對付的敵人或許是我們心中被體罰的童年陰影,最急迫的事情就是阻斷體罰教育的代際傳遞。
我特別感謝我的父親,他從來沒有打過我。父親小的時候很調皮,沒少被脾氣暴躁的祖父暴打,有次甚至休克過去。父親長大成人后就發誓,將來絕不打孩子。當然,這也只是我從父親那里得來的幸運。你可以免于父親的體罰,卻可能不免于被老師體罰。
說這些其實只是想說,身為人師者,身為父母者,或將為人之父母者,如果對體罰教育缺乏深刻的自省,那么,就無法清除潛意識中對體罰的認同。因而,也就不可能終止體罰教育的代際傳遞。
不再讓暴力的受害者愛上暴力,不再讓被體罰者繼續體罰下一代,每一個人都有責任。也希望每一個人,都能用愛的教育代替體罰教育,讓孩子們的心中充滿陽光,而不是留下被體罰、被羞辱、被傷害的陰影。于德清(新華每日電訊特約評論員)
(新華每日電訊 新華每日電訊特約評論員)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