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送生制度要改革了,這意味“五大學科競賽”的學子們不再具有被名校提前錄取的資格。但記者在采訪中卻聽到兩種不同的聲音,甚至有人對此憂心忡忡。
這個消息在網絡也引發了熱烈的討論,逾百萬的網友就“保送生是培養人才還是拔苗助長”在微博上發表意見。
保送生制度作為高考(微博)的有效補充曾為國家選拔出大量人才,而這條升學道路卻一直備受爭議。“保送生”主要考核內容之一的“奧數”考試也呈現出“末端異化”的表征。尤其在大中城市里,很多小學生被綁架到奧數的戰車上。再加上部分學校與奧數培訓班勾連暗合,“奧數”便異化成孩子的學業負擔、家長的經濟負擔。
其實“奧數”屬于少數人的游戲,有專家做過統計,只有5%-10%的孩子真正適合學習。但在升學壓力下“奧數”已然變味,因此北京等地區多次發出嚴禁“奧數”成績與升學掛鉤的禁令。
部分人士認為,單純的廢除“保送生”制度或者下達“奧數禁令”而不解決教育公平是治標不治本的“懶政”。也有業內人士呼吁,“絕對的公平是一種惡性的公平,會斷送了精英人才的培養。”甚至有人大聲疾呼:“不要以教育公平的旗號做違反教育規律的事。”
教育規律是什么?恐怕孔子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最能體現其中的精義。“有教無類”,意味著不因地域、出身而受到“教育歧視”,“因材施教”即因你的個性、能力得以培養。
觀點的迥異實質上是源自教育是實現“公平”還是“效率”的不同出發點。淺以為,讓本來起高考補充作用的“保送生制度”肩負起公平與效率雙重使命未免有些吃力。
想以中國學子屢屢在國際上斬獲學科競賽大獎、想以中國人早已領悟到的教育智慧,教育公平或許可以抱有樂觀的期待?學生和家長期盼著!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