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城西中學將學校的“雙寫文化”與海大研究生的國學支教結合,目前已成為學校的一大特色品牌。
?
?? 海口網11月7日消息(記者謝舒 實習生胡曉航?文/圖)從社區義務講學到定點免費開班授課,從利用空教室打“游擊戰”到走進中學課堂傳誦經典,海南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中國哲學碩士研究生徐晗溪和她的國學支教團隊一路走來,在“并不輕松”后“漸入佳境”。而支持著他們走下去的動力是,團隊的成員們都抱著同一個信念———中國傳統文化的美應該綻放,應該被青年一代認識、傳承下去。
“費力不討好”的國學“游擊戰”
2011年海南在全省6市縣試點國學教育后,海南大學的研究生徐晗溪、田野等同學一起商量,打算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海南國學推廣出一份力。今年3月,經過幾個月的策劃,他們開始了具體的教學活動———在海大附近的社區為中小學生義務講解《論語》等國學經典。
然而,這些研究生們的熱心卻似乎顯得“費力不討好”。因為沒有固定的教學場地,只能在各處“打游擊”,很多小孩子漸漸失去了興趣。同時,家長的不理解也為國學的推廣帶來了阻礙。有家長甚至表示:“國學既不能幫孩子提高學習成績,也很難幫孩子成名成家,學了也白學。”
不過,各方面的困難并未讓這些研究生退縮。徐晗溪說,國學看似遙遠,但其實離我們很近、也很實際,這些具有中國“古典美”的學問總有一天能被當代人所接受。
不懈堅持下終得各方支持
雖然在“游擊戰”中陸續有人退出。但一直跟隨著團隊學下來的孩子卻都有不少收獲。“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當記者問一個小孩子學國學是否有用時,他舉例說道,孔子的這句話對我們今天認清一個人不也很有用嗎?
研究生們的努力不僅在孩子們身上得到了回報,也逐漸得到了社會的支持和認可。今年6月,海南雅典藝術學校的柴校長在得知海大有一支由“國學”研究生組成的團隊后,與他們取得聯系,并免費提供教室供其傳誦經典。而9月份中小學開學后,海口城西中學更是邀請這些研究生走進課堂。
城西中學校長、中國書畫研究會研究員陳日果表示,城西中學現在正將海大碩士研究生的國學支教與學校的“雙寫”文化聯系在一起,通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已逐漸成為學校的一個特色品牌。
?
?
高雅經典實質平易近人
“國學的本質其實很平實。”長期從事國學研究的海南大學教師牟琦說,只要找到一個好的切入口,這些高雅經典很容易走入人心,因為它本身就具有獨特的魅力。
“就像城西中學,在探索國學教育推廣上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案例。”?牟琦說,城西中學的“雙寫文化”強調學生寫作和寫字兩項基本功,結合國學經典教育一起推廣無疑有相輔相成的作用。“‘雙寫文化’為國學經典提供了一個載體。學生們通過感受傳統書法的獨特魅力,領悟國學經典的深邃智慧,真正體會到什么是‘快樂、快速’寫作,進而達到讓學生成績、修養、智慧兼優的目的。”
對此,城西中學的黃志偉老師也表示,學習國學不應復雜化,只要找到學生們的“興奮點”,他們一定會主動接納、吸收、并去研習。
經典之路如何開闊?
不可否認的是,多年來我國中小學國學教育推廣仍浮于表面。對此,牟琦老師表示,根本原因并不是國學本身有多么晦澀難懂,而是中小學尚沒有建立起一支強大而專業的國學師資隊伍。就像我省很多學校,國學課都是由語文老師兼職,教學往往蜻蜓點水,僅是開展一些誦讀課,不夠深入,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
對于牟琦老師的說法,徐晗溪也表示認同。她介紹,他們團隊在講《三字經》時,講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就常有學生問“性”是什么、為什么人之初性是善良的等問題。“對于這樣的問題,如果不知道孟子與告子的人性論之爭,沒有經過相關的專業知識訓練,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沒有深入的了解,就難以回答,或者解釋偏頗。”
所以,對于海大研究生團隊深入城西中學開展國學支教活動的意義,陳日果校長表示,這不僅在于支教本身,也為我省的中小學國學教育推廣開拓了一個思路。因為這意味著中小學校完全可以借助大學的專業資源開展相關教學活動。
據介紹,現在海南大學的很多研究生導師、教授也開始關注中小學國學教育的推廣活動,并表示愿意參與其中,為海南的國學普及貢獻力量。“有了這些重量級專家的支持,相信海南的中小學國學之路將更好走。”徐晗溪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