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出現大量的兒童國學讀物。
人教版國學教材正式發行,能否助青少年“立德樹人”還有爭議
教育界人士認為,開展國學教育需要因勢利導
閱讀提示
前不久,人教版《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全國中小學實驗教材》在北京正式發行。這套號稱是“目前國內唯一傳統文化教程”的發行,能否終結“中小學國學教育應否開展”的爭論?能否幫助中小學生“立德樹人”?現在鄭州有不少小學已經開展國學課多年,他們對國學教育作何感想?昨日,記者進行了采訪。
《論語》等
入選人教版國學教材
據了解,這套人教版教材的研發,是基于“十一五”階段課題研究七年研究成果。課題組希望據此將國學文化融入到中小學教育中,探索中小學國學教育發展道路。
教材中不僅選取了《弟子規》、《聲律啟蒙》、《論語》、《孫子兵法》、《道德經》等十二冊國學經典,還在不同教材中植入了《中國傳統歷法歷與節日》、《中國茶文化》、《傳統書法欣賞》等中華優秀傳統民俗文化與藝術的精粹內容,同時每節課講解了一個繁體字,讓學生充分理解中國文字的意境和美。教材可以稱之為中華優秀民族文化與藝術的精美融合體和珠連體,是當代人文教育優秀的課程體系。
【調查】
鄭州中小學國學教育早已有之
雖然國家層面上,此前并沒有統一的國學教材,但在全國各地,中小學國學教育的開展早已遍地開花,也引發了各界的熱烈討論。
在鄭州的中小學校,開展國學教育的學校也有很多。如鄭州市二七區春暉小學、鄭州市鄭東新區聚源路小學等,都是較早開設國學課并且一以貫之的。
“現在開展國學教育的學校非常多,教材也很多。我們學校從2006年建校起就開展國學教育,開始用的是河南本地出版的教材;后來,北京師范大學的國學教材推出后,我們覺得更好一些,就轉而用北師大版本的了。”聚源路小學國學組組長海彩麗老師介紹。
【聲音】
“國學教育,我們很受益”
“通過多年的學習,我們能肯定地說,國學教育讓我們很受益。”海彩麗表示。她認為,國學教育對孩子們的提高體現在多個方面。
“從功利的方面來說,有人認為,國學教育會加重孩子們的負擔,但其實,我們每周每班上一節國學課,也不組織專門考試,六年學習下來,孩子們的古文理解能力快速增長。我自己的女兒經過小學的古文學習升入初中后,一個小時就能背誦一篇古文,但是小時候沒怎么接觸古文的孩子,背誦同樣一篇文章可能需要一個星期。另外,通過古文的學習,孩子們的識字能力、專注學習的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高。”海彩麗介紹。
“從立德樹人方面來說,孩子們就像一張白紙,大人怎么教,他們就怎么學。我們感覺,孩子們通過古文學習,更懂事、更有孝心了,待人接物落落大方,行為習慣、做人習慣方面,都表現得很棒。幾年下來,家長們都對孩子的進步感到不可思議。關于國學教育的家長反饋方面,我們收到的調查問卷都是滿分。”
人教版教材研究課題組副組長、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秘書長張健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由于近百年來對傳統民族文化教育的忽視以及沒有建立合適的人格教育體系,以致現在社會道德滑坡問題凸顯。而在人格培養上,我們又沒有建立起像西方國家那樣的人格教育體系,比如相互尊重和責任感。而國學教育,可以很好地補上這一課。
【觀點】
開展國學教育需要因勢利導
人教版國學教材發行時,教材編纂者就提出,中華傳統文化是對當代社會道德淪喪最有力的救贖工具,也彌補了當代中小學教育中缺乏“民族文化教育”和“人格教育”這一缺陷。但也有人提出,傳統經典中,有精華也有糟粕,小學生過早接觸國學,容易一知半解不說,萬一學習了其中的“糟粕”怎么辦?
“我們也注意到外界有這種討論,比如去年,山東、湖北推出過刪節版的國學經典,受到不少非議。我們認為,國學教育的開展,老師的正確引導十分重要,老師要給學生傳遞正確信息,幫助他們分辨是非。孩子們也都能理解。”春暉小學校長胡建玲表示。
海彩麗也介紹,開展國學教育時,聚源路小學的老師們并不會刻意刪減“糟粕”,而會全文呈獻給孩子們,并幫助他們主動摒棄其中不好的部分。
(編輯:鄭克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