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馮驥才曾說過這樣精辟的話:“我構思的習慣是,必須有一個好的結尾,我以為比開頭重要得多。一件藝術品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最后的工作是否恰當。最后的一句臺詞,最后的一筆油彩,尾聲等,最容易成功和最容易失敗之處往往都在這里。”的確,一篇之妙,在乎落句,一事之畢,同樣需要如此。考前15天是備戰申論的關鍵期,這15天既涉及到前期復習成果的鞏固、升華,也涉及到迎考狀態的調整等方面。為此,中公教育專家提出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做好申論備考的收尾工作。
一、知己知彼,對癥下藥
這一方面還是要求考生盡量去把握申論考試命題的脈搏,尤其是大考在即,考生既要做到“相時而動”,不斷了解時政熱點新近變化,跟進信息更新的步伐;也要做到“以不變應萬變”,鎮定自若地去面對一波波的信息轟炸,不能因為多路的龐雜信息而自亂陣腳。
中公教育專家認為,這一階段的復習備考還是要以大綱、近年真題為主,尤其要認真研讀2012年的國家公務員考試真題,要區分省級和市級兩類試題的異同,做好針對性復習。2012年的新題與2007年的舊題難度相差不大,只是內容和設問與時俱進,需要考生以新知識、新思維跟進。在副省級以上和市地以以下考生分別作答的題目之間,兩類試題難度是互有高低,省級難度并不絕對高于市級,市級難度也并不一定低于省級。要明確省級試題強調了分析能力,如2012年真題中第二大題——依據“給定材料”反駁“網民A”的觀點,要求分析透徹;而市地級則偏重于貫徹執行能力,而這一要求又主要是通過公文來實現,因此市地級試題就突出了公文處理能力,如2012年真題中第二答題要求寫一份宣傳稿。就公文來說,還要結合今年新頒布的《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2012年7月1日起施行)和《黨政機關公文格式》(國家標準)來處理公文。如用紙、成文日期等格式變化以及新增的文種“決議”、“公報”等。
二、學練結合,四位一體
中.公教育專家發現,一般考生在臨考階段的復習常會陷入一個誤區:做與學脫節,要么只學不練,記了一肚子理論和熱點,卻不懂得如何應用到做題上;要么埋頭苦練,缺乏精確理論的指導盲目亂撞,申論得分始終徘徊在低位。京劇的表演,“唱、念、做、打”四門功夫缺一不可;中醫的診斷,“望、聞、問、切”四項法門也須并用。申論的復習方法與之異曲同工——學與練應當緊密結合,“看、聽、做、改”四種學習方法和提升途徑四位一體,進行全面而有效的復習。看就是看材料、看教材,包括《李永新講申論》、《申論高分技巧集萃》、《申論熱點范文精講》,《時政熱點深度解讀及考點預測》,《考前沖刺試卷?申論》等,同時,輔以時事熱點的學習;聽就是聽課程、聽講座,包括中公面授、遠程協議班、沖刺班、封閉班、預測班、批改班、一對一輔導等;做就是做真題、做模擬卷,2011、2012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試卷、國家公務員考試考點預測卷、沖刺卷或押題卷各1套等;改就是交出答卷去批改,讓老師點撥閱卷標準,為自己指出明路,然后再想盡辦法“全方位”去契合,改思路、改結構、改論證、改文字,優化答題思維。只有如此一體化、綜合性的學習,將“看、聽、做、改”四種學習方式貫穿于考前15天復習的全過程,才可能快速突破,達到提成績、過筆試的目的。
三、科學規劃,固強補弱
中公教育專家建議,明確了基本的復習目標和方法,就要結合自身的情況分配好時間,把一切可能利用的業余時間都用在復習上,做到復習時間利用效率的最大化。15天無論怎么精打細算,只有2周的時間,那么以一周為一個單元,一周攻破一個題型,分練之后再進行合練,最后加大對整套試題的作答把握,是最為現實可行的選擇。因為是搶關沖刺,學理論、打基礎、固根本,并不是這15天的主要任務;主要的任務應當是以作答技巧和題型突破為導向,從教材、材料、視頻、課堂、講座、試卷、批改等一切學習資源中梳理和提煉出一些實用技巧、方法訣竅,與做題結合起來,把它們應用到實際中去,牢牢記住并熟練運用,以積累作答技巧。這個階段,一切學習內容都應以“實用”為標準進行取舍,做到少而精、精而頂用,對最后的加分確實有效。此階段重點要突破自身弱點、題型難點,形成鞏固的作答實戰能力和穩定的技巧發揮,可以從教材中尋求作答思路點撥和技巧指導,并參考優質范文,提升文章的構思能力和寫作水平。
四、堅定信心,調整狀態
最后,中公教育專家特別提醒的是,根據以往的經驗,一些考生可能因為前段時間工作很忙或其他原因影響了復習,在最后這段時間里就有種“即使復習也來不及了”的想法,事實上這是錯誤的,雖然長期的復習效果無法通過短短15天來全部挽回,但抓緊最后階段沖刺,往往也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另一方面,在前期復習比較充分的考生也不能盲目自滿,認為已經復習的差不多了,最后階段稍稍放松也沒有大礙,要知道考前的狀態調整非常重要,好的狀態對于信心的建立、臨場發揮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考生的臨考狀態包括兩個方面,身體狀態和心理狀態。身體狀態是指身體各系統的狀況。心理狀態是指人的認識、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狀況。人的身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身體狀態與心理狀態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因此,我們要想精神飽滿地走進考場,務必使身心兩方面都達到最佳狀態,讓整段“考前15天復習”既有個良好開端,又有個圓滿“收口”!
(編輯:鄭克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