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普通話、黎話、苗話和客家話講課
????家訪的經歷,也讓王金花學到了另一番本領:普通話、黎話、苗話和客家話。而這,也成為她教書的優勢。
????在番打小學,學生來自各個民族,很多孩子小,不太懂普通話。王金花說:“用母語跟他們交流,孩子們更容易接受我。”
????上語文課,王金花就先用普通話將課文朗誦一遍,然后分別用黎話、苗話,配上動作,幫助學生讀字、認字、寫字,理解課文內容。上音樂課,王金花就教大家唱黎歌、苗歌和客家山歌。
????三年級學生林葉情是黎族人,在王金花的“熏陶”下,她現在也能偶爾講上幾句苗話,“我現在知道怎么用苗話說‘回家’。”林葉情興奮地告訴記者。
????時代進步了,高中學歷已不算高了。王金花常常利用假期外出學習,進修,提升自己。現在,她已被評為一級教師,成績也得到了認可。1998年,她拿到了第一筆公辦教師工資,600元。代了20年課,她終于轉正了。
????2006年,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她拿出一部分工資,設立了獎學金。“每學期期末考試,只要單科考了85分以上,兩科同時考80分以上,都獎勵100元至200元,還有學習用品。”
????林葉情上學期就拿到了200元的獎學金。“把錢給了爸媽,買飼料喂豬。”林葉情說,老師教我們,錢要花到需要的地方。
是老師,也是船長
????番打村地處山區,孩子們上下學,要過坎坷不平的小路。山里害蟲多,下雨路滑,容易出事。每次下雨,王金花就接送孩子們上下學。
????一天下午,突然下起了大雨,“路上都是黃泥水,回家的路上,不斷有孩子摔倒。”王金花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還是一臉緊張。
????路途中,一個孩子邊哭邊叫:“王老師,快來啊,山螞蟥咬我。”這一叫,孩子們都發現自己被山螞蟥叮上了,頓時哭的哭,喊的喊。王金花把孩子們腿上的螞蝗一條一條地扒下來后,大聲說:“孩子們,別害怕,看,‘鐘馗’來了。”說完,她就給孩子們做鬼臉。
????“王老師,您不像鐘馗,你像濟公。”孩子們笑了。王金花又學著濟公的模樣,和孩子們一起唱:“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說到這,年近50歲的王金花,不禁笑了起來。
????其實,讓王金花最擔心的是每年5月到12月。這段時間松濤水庫水位上漲,孩子們的上學路被淹成河,很多住在對岸的孩子們沒法來上學。
????“我們學校幾個老師分工合作,每個人管一個片區,劃船把孩子們接到學校。”王金花說,學校里的每個老師都學會了劃船。
????王金花負責的是番雅村委會學校村和何豬村,一共9個學生,林葉情就是其中之一。從學前班到三年級,連續3年半,720多天,都是王金花搖著小船渡她過河。
????11月9日中午,王金花搖著小船,把記者和孩子們送到河對岸,小船在河里并不平穩,搖搖晃晃。孩子們安慰記者,說:“金花老師搖船很安全的,不用怕!”
????王金花用的船,長大約3米,是從農戶家借來的。2005年,儋州市教育局曾送過一條鐵皮小船,服役6年,漏水,退役了。
????現在,王金花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夠有一座橋,一座水淹不了的橋,讓孩子們能夠平安上學。
期待更多“金花”綻放山區
????從番加到番打,一條水泥路,單行道,每隔一百米就遇見急轉彎。就算是這樣崎嶇的一條盤山公路,也是2008年才修建好的。
????“山里頭,女孩待不住,讀了初中,出去了就不會再回來。”村里的老人們說,村里的姑娘是越來越少了。
????王金花笑著說,自己是“老姑娘”了。番打小學校長盤珍忠說,她是學校的“金花”。至今,番打小學也只有這一位女教師。
????這朵“金花”,從番打小學畢業,走出了大山。這朵“金花”,高中畢業,又回到了大山。
????她回到家鄉時,還沒有公路,村里通往外界的是一條水路,也就是松濤水庫。橡膠、稻谷等農產品從這里運出,衣布、油鹽等日用品也從這里運來。
????正是這條連通番打、番雅等幾個村莊的水運動脈,每年雨季漲水時都會阻礙了學生的上學路。王金花和她的同事們劃著船,把孩子們一個個“渡”到那岸。那岸,是學校;那岸,是知識;那岸,是改變命運的地方。
????王金花能叫得出每個學生的名字,但是問她教過多少學生,她紅著臉說:“沒數過,我只是教書匠。”
????在山里,33年。看著孩子們開開心心上學,她覺得自己值了。不過,她也不是沒有抱怨:“2008年修的公路,為何不把路基修高點?把橋架高點?這樣,孩子們就不用那么危險地坐小船了。”
????記者問她還有什么需求?她想了想說,希望有年輕老師來任教。番打小學現在只有5位教師,其中一位是剛來支教的年輕老師。另外4位中,王金花是最年輕的,其他幾位都已50多歲了,馬上就要退休。她希望本地的教育能有新鮮血液。(記者況昌勛通訊員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