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1月21日消息(記者?雷瓊宇?文/圖)曾幾何時,我們的童年是在無憂無慮、蹦蹦跳跳、一串家中鑰匙脖子上掛著、在父母精心的呵護中長大。雖然《小紅帽》里狼外婆的童話故事猶在耳邊,但是善良的我們更希望這只是童話傳說。在現實生活中,一旦聽到有孩子被拐、孩子丟失這些層出不窮的新聞事件都會令父母心頭一緊。防騙、防拐等生存技能是孩子進入社會的第一課,因為他告訴孩子們:人多的地方也有大灰狼!保護好自己,這是生活的“不二法則”。
防騙
小心孩子被“糖衣炮彈”擊中
“小寶寶不能跟陌生人走!”11月9日上午,一堂特殊的課在海口市中心幼兒園中(1)班開始了。在《我能保護自己》活動中,柯老師首先以“小兔子乖乖”的故事引入課題,讓孩子們知道大人不在家的時候,如何拒絕“危險的狼”。接著播放多媒體課件讓孩子討論防騙的方法,使孩子加深對陌生人的防范意識和判斷能力,通過角色扮演的情景游戲,讓孩子將學習的感受轉換為實際的行為。
“危險的狼”是什么?值得注意的是,在教育部最新發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也特別加入了面對“狼”的正確做法的內容,比如3-4歲的孩子不要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不跟陌生人走;在公共場所走失時,能向警察或有關人員說出自己和家長的名字、電話號碼等簡單信息。到了5-6歲,就要學會不給陌生人開門,并知道一些基本的防災知識。
此外,教給幼兒簡單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也是必不可少。如:記住自己家庭的住址、電話號碼、父母的姓名和單位,一旦走失時知道向成人求助,并能提供必要信息。可利用圖書、音像等材料對幼兒進行逃生和求救方面的教育。
海口市中心幼兒園保教辦公室梁虹主任告訴記者,學校一直注重對幼兒進行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的培養,教師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的意識非常強。在安全教育主題活動中,利用情景設置法,具體形象地創設了真實情景,讓幼兒通過親身體驗去感受跟陌生人走的危害,使幼兒獲得了有益的生活經驗,同時適當地讓家長和孩子參與環境布置,還可以讓家長和孩子在收集、整理防騙、防拐等安全知識中達到了教育,提高防“狼”警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