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研究生考試報名已結束,來自各校的信息均顯示:研究生報考熱情度持續上漲,其中曾經一度被邊緣化的專業碩士日趨火爆。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考起來容易、就業早”是考生選擇專業碩士的主要原因。
2015年專業碩士將與學術型碩士平分秋色
最近幾年,“專業碩士”一詞開始日漸頻繁地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之中。尤其是今年,研究生考試報名期間,各地都傳出了“專業碩士”報名火爆的消息。有數據為證:2009年,我國約有4萬人讀專業碩士,占當年研究生考試報名人數的10%。而到了2012年,專業碩士報考人數達到43.7萬,占當年報考人數的26.4%。2013年,這一數字仍在攀升。
來自各高校的消息也有力佐證了這一結論:以復旦大學金融專業碩士為例,2013年,該校將招收29名金融專業碩士,但是網上報名人數已達到了1600余人,報考比超過了50:1,甚至有不少考生放棄免費的學術型學位,轉報需自己交納學費的專業學位。
對此,復旦大學研招辦相關負責人分析認為,專業碩士學制短,一般為兩年,比學術型學位通常少一年。不少考生從就業考慮,紛紛選擇了應用性強、學制更短的專業碩士。
當然,教育部對專業碩士的政策傾斜也對此有一定的引導。根據教育部的要求,2013年,我國碩士生招生計劃的增量主要用于專業碩士,存量部分中的學術型碩士計劃按不少于5%的比例調減,用于增加專業學位計劃。專業碩士“擴招”,使其考起來更容易。
按照教育部的規劃,預計到2015年,專業碩士與學術型碩士的比例將平分秋色,達到1:1。目前,上海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比例已達50.1%,首次超過了傳統意義上的學術型學位碩士研究生。
選擇專業碩士,先確定職業定位
到底何謂“專業碩士”?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的定位,專業碩士是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并適應特定行業或職業實際工作需要的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具體來說,專業碩士是相對于學術型碩士而言的,專業碩士主要培養應用型和工程研究型人才,它更注重實踐;學術型碩士主要培養學術研究型人才,它更注重理論研究。
目前,我國已經開設金融、教育、新聞出版等39個專業碩士學位。較熱的專業碩士包括金融碩士、法律碩士、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新聞與傳播碩士、翻譯碩士、工程碩士、工商管理碩士、公共管理碩士、會計碩士等。
專業碩士教育的學習方式比較靈活,大致可分為在職攻讀和全日制學習兩類。比較簡單的區分辦法是:前者主要面向具有一定工作年限和經驗的在職人員,對考生的本科畢業時間和工作年限有一定限制。其考試通常在每年的10月份進行,名為“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全國聯考”,簡稱“聯考”,畢業后學歷依然是“本科”,但是有專業碩士學位。后者的招生對象主要為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本科畢業人員,以及具有與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的人員等。考試為每年年初舉行的“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入學考試”,畢業后學歷是“研究生”,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在選擇讀研方式時,考生應首先弄清楚自己的職業定位和職業發展目標。根據自身的性格特點、學習特點、專業本身特點以及自身的終極就業目標來確定報考哪一類型的研究生。如果有志于到大學任教,從事理論科研工作,則比較適合選擇學術型碩士;而如果想在業界一線發揮一技之長,則最好選擇專業碩士。
【相關鏈接】專業碩士與學術型碩士有何不同
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與學術型學位碩士處于同一層次,二者的考試時間一致,招生對象一樣,畢業后都獲得學歷和學位“雙證”。但總體而言,兩者存在七大區別:
【培養目標不同】
學術碩士以學術研究為導向,偏重理論和研究,致力于培養大學教師和科研機構研究人員;而專業碩士以專業實踐為導向,重視實踐和應用,培養在專業和專門技術上受到正規的、高水平訓練的高層次人才。
專業學位教育的突出特點是學術型與職業性緊密結合,獲得專業學位的人,主要不是從事學術研究,而是從事具有明顯職業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師、醫師、教師、律師、會計師等。
【培養方式不同】
專業碩士的課程設置以實際應用為導向,以職業需求為目標,以綜合素養和應用知識與能力的提高為核心。教學內容強調理論性與應用性課程的有機結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實踐研究。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要求有為期至少半年的實踐教學。
學術碩士的課程設置則側重于加強基礎理論的學習,重點培養學生從事科學研究創新工作的能力和素質。
此外,專業碩士是雙導師制。根據教育部的要求,專業碩士須由校外導師參與實踐過程、項目研究等指導工作。
【考試內容和難度不同】
對考生來說,學術碩士的招生考試只有年初的“統考”,專業碩士的招生考試則有10月份的“聯考”和年初的“統考”兩次機會。兩者的“統考”科目不一樣,具體考試科目可以參看報考學校的招生簡章。
在初試和面試時,兩者考查的側重點也不一樣:學術碩士側重于主干學科的深度考查;專業碩士側重于學科基礎、綜合能力,考查面比較廣。在復試時,專業碩士有時還會增加對職業基本能力的考查和職業定向能力的理解。
研究生考試的難度取決于考生報考的學校和專業。總體而言,專業碩士的考試難度較學術碩士小。一方面,由于專業碩士仍屬“新鮮事物”,考生對專業碩士還抱著猶豫和觀望的態度,競爭壓力相對較小。另一方面,根據教育部的要求,各高校都在縮減學術碩士名額,專業碩士名額卻在不斷擴大,這也使得專業碩士更加好考。某項調查顯示:學術型研究生的錄取比例約為四分之一,而專業碩士的錄取比例約為二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近兩年,盡管大多數專業碩士的錄取分數線比同類型的學術碩士要低,但隨著專業碩士漸受追捧,個別熱門專業碩士比學術碩士的錄取分數線還高。從這兩年的發展趨勢來看,名校的專業碩士大部分學科招生已經飽和,不再接受調劑,考生不要再抱有考不上學術碩士就調專業碩士的幻想。
【學位論文要求不同】
根據教育部的要求,專業碩士的學位論文選題應來源于應用課題或現實問題,必須要有明確的職業背景和應用價值。學位論文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采用調研報告、應用基礎研究、規劃設計、產品開發、案例分析、項目管理、文學藝術作品等形式。學位論文評閱人和答辯委員會成員中,應有相關行業實踐領域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家。
【學制不同】
大部分學術碩士通常是2年半到3年;專業碩士則通常是2年或2年半,不過也有例外。總體而言,專業碩士可以比學術碩士早畢業。
【學費不同】
學術碩士錄取為國家計劃內(非定向、定向)的碩士生按國家規定享受免學費待遇。錄取為國家計劃外(委托培養、自籌經費)的碩士生須繳納學費,不同專業學費有所不同。
多數專業碩士要收費,不同專業類別差別較大。例如,MBA的學費要十幾甚至幾十萬元,而工程碩士的學費一般為3-4萬元。不過,近年來,隨著專業碩士“走紅”,不少學校已有公費專業碩士。
專業碩士、學術碩士在獎學金、助學貸款方面基本享受同樣的待遇。
【考博、就業前景不同】
學術碩士在讀期間可以申請碩博連讀、提前攻博,與本科選碩士的推免生類似,選上者不用做碩士論文而免試錄取為博士生。專業碩士則不具備申請資格。但專業碩士在獲得碩士學位后,可通過普通招考方式報考博士研究生。
在就業方面,學術碩士畢業生的社會認可度非常高,一般情況下,學術碩士的培養目標定位為大學教師和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
(編輯:鄭克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