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海財經大學7年前在上海高校中率先開設高爾夫課程,至今,上海已有19所高校開設高爾夫課,并成為熱門的體育選修課。而從全國的情況看,開設高爾夫專業的學校超過了80所,被看做貴族運動的高爾夫球已經走到大學生身邊。
昨天,由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承辦的“E通杯”上海大學生高爾夫邀請賽拉開帷幕。與會的一些高爾夫教育專家指出,高爾夫運動的專業人才缺口仍超過10萬,但目前高爾夫專業教育仍面臨師資短缺且水平不高的問題。
本科生成為主力
昨天,來自上海體育學院、東華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上海師范大學、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等八所高校的師生共100余人參加了比賽。據悉,目前申城高校中已有上海體育學院和復旦大學視覺藝術學院開設了高爾夫專業,此外有19所高校先后開設了高爾夫體育課程。
復旦視覺藝術學院高爾夫專業的老師最近在松江大學城7所高校開展了高爾夫球運動發展現狀的調查,結果發現參與這項運動的主力為本科生,占到了92.4%。對于選擇高爾夫的理由,25%的學生認為是為了休閑娛樂,20.6%的學生是為了追求時尚,12.7%的學生是為了強身健體。高爾夫運動近兩年來還深受女大學生的喜愛。但是由于一些學校場地器械不足,學生每次參與高爾夫運動的活動時間較少。
中高級人才較缺乏
自1995年深圳大學開始創辦高爾夫專業以后,全國開設高爾夫專業的學校超過83所,其中高校有60所左右,占總數的70%左右。我國高爾夫專業教育涵蓋了從中專到本科、碩士、博士的教育層次。北京林業大學還開設草業科學和草坪管理(高爾夫球場)專業的博士課程。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由于我國高爾夫教育起步較晚,相關中高級人才比較缺乏,高校從事相關工作和研究的人員也較少,通過高爾夫高等專業教育和取得高爾夫教練資格認證的人員不多。
高爾夫課程亟待完善
據調查,若要維持球場正常運作,每個球場需各類專業人才約200名,中國目前高爾夫專業人才的缺口超過10萬。
高爾夫球運動對中國大學生來說還是一種時尚的“貴族運動”。在器材方面,好的一套球桿價值在10000元以上,即使是質量最差的一套球桿價值也在1000元以上,至于高爾夫球運動的服飾,包括衣服、鞋、手套、帽子以及雨衣,一套下來也要1000多元。高額的花費使學生在選擇該專業方向時望而卻步。
復旦視覺藝術學院高爾夫運動與管理方向教授吳亞初認為,專業的高爾夫教育應該立足于社會的人才需求,師資力量需要加強,同時盡快遵循運動本質編寫統一教材,提高專業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編輯:鄭克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