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軍訓應由普及化轉向規范化
——全國高等學校學生軍訓現場會側記
日前,全國高等學校學生軍訓現場會在西南石油大學召開。會議總結了近10年大學生軍訓工作的先進經驗,并對新形勢下大學生軍訓工作的發展方向展開研討——大學生軍訓工作應由普及化轉向規范化。
會議期間,本刊特約通訊員專訪了四川省學生軍訓協調小組副組長、四川省軍區參謀長張培敏少將,就軍訓與國防教育以及軍訓如何更受當代大學生歡迎等問題進行了采訪。
前不久召開的全國高等學校學生軍訓現場會,是自1985年全國軍訓試點開始以來首次召開的全國性高校學生軍訓工作會議。
如何貫徹教育部、中宣部、總參、總政等七部門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中關于要求高校把軍訓作為必修課列入教學計劃的思想,是會議討論的熱點之一。
大學生軍訓有了制度保證
“這個文件從制度層面保證了大學生軍訓,進一步完善、規范了高校軍訓工作,有助于推動高校軍訓的有效落實。”四川省學生軍訓協調小組副組長、四川省軍區參謀長張培敏少將說。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高校中開展軍訓工作經歷了一個探索的過程:1985年,總參謀部、總政治部、國家教委等中央八部委聯合頒發文件,確定在全國52所高校開展大學生軍訓試點工作,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贊同,從2001年起,結束學生軍訓試點,在全國高校逐步開展學生軍訓工作。
據悉,截至目前,我國已有2000所高校開展了學生軍訓工作。
不可否認,軍訓對于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以及堅強的意志品質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近年來也有人提出軍訓“內容過于單一,訓練效果差”,甚至直言應予取消。
對此,廣東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認為,“軍訓是高校一種常態的教學行為,不能隨意取消”。這位負責人說,新生剛剛從高中階段轉入大學,通過集中強化訓練,有利于提高新生的組織紀律性,有助于新生迅速融入新的學習環境。
“軍訓作為大學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是大學生接受國防教育的必修課,它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承擔的角色和作用正被越來越多的高校認識和重視。”西南石油大學黨委副書記孫一平說。
三塊短板制約軍訓質量
“我喜歡軍訓,它教會我們堅持與合作。”武漢某高校2010級學生張宇說,“但目前的軍訓內容有些枯燥,我們更希望從中學到類似自我防御、野外生存等實用技能。”一些大學生認為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接受的軍訓都是“老三樣”——站軍姿、踢正步、練隊列。
近年來,隨著我國學生軍訓工作呈現出普及的良好勢頭的同時,仍有三塊短板制約著高校軍訓質量——軍事教師隊伍薄弱、軍事教學科研能力后勁不足、軍事理論課按綱施訓落實不到位。
以某省為例,該省2010年高校招生19.8萬,2011年達到22萬,而該省現有專職軍事教師僅有52人,派遣軍官31人,遠遠低于規定要求。
針對一些高校軍事教研室的人員沒有按照要求進行配備的現象,全軍學生軍訓教學協調中心主任、國防大學軍訓辦主任郭之珂大校表示,加強軍事教師隊伍建設和配備學生軍訓專職干部,是保證學生軍訓工作落實的前提和基礎。“沒有師資的保證,要提高軍訓質量只能是空談。”郭之珂說。
在學生眼里,一些軍訓內容太單調了——站軍姿無異于“罰站”,野外訓練形同“秋游”,實彈射擊也就是放放空槍,浪費子彈。這對于如今玩慣了CS等網絡游戲,看多了《士兵突擊》、《我是特種兵》等時尚軍旅劇的“90后”大學生們來說,現實當中的軍訓顯然過時了。
“軍訓內容陳舊無新意的現象,集中反映了我們在軍事教學上缺乏科研能力,不注重探索大學生軍訓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對軍訓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能加以分析和認識。”四川省教育廳體衛藝處處長索波說。
“軍事課不就是軍訓嗎?”很多大學生甚至一些高校教師,把軍事課片面理解成了軍訓,對高校開設軍事課并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的規定,軍事課是高校學生的一門必修課,它主要包括軍事理論教學和軍事技能訓練。“有些高校只進行了軍事技能訓練,并沒有把軍事理論課列入學校教學計劃,教學時數也沒有達到《大綱》規定的36學時。這些做法,很難保證軍事課的教學質量和效果。”西南地區某高校學生軍訓負責人說。
針對上述問題,四川省軍區學生軍訓辦公室主任謝輝容大校表示,有些部門沒有認識到高校軍訓工作是必須履行的神圣職責,而只是把軍訓當作一項“軟指標”,隨意性較大,只有軍地雙方共同重視大學生軍訓工作,才能解決上述三個短板。
軍訓如何才能更“給力”
在現場會的軍事理論觀摩課上,西南石油大學軍事教研室主任何政泉講授的“中國周邊安全環境:中國海洋權益爭端與維護”課程中,就將該校的海洋石油開發、保護與軍事理論進行了有機結合,充分體現了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專業特色。這種與學校辦學特色緊密結合的軍事教學思路,得到了與會專家和學生的一致好評。
近幾年,隨著大學生軍訓主體發生了變化,尤其是“90后”體質較弱學生在軍訓中暈厥人數的不斷增加,開始有人建議取消軍訓。
孫一平認為,之所以出現這種聲音,其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大學軍訓本身,而在于現實中高校軍訓的具體內容和方式不夠合理完善,高校軍訓應繼續加強,并逐步由普及化轉向規范化。
“高校學生軍訓普及后的下一步工作重點是要實現軍訓的規范化”,教育部體衛藝司巡視員廖文科說,高等學校學生軍訓工作要著眼當前轉型的實際,“學生覺得軍訓太苦,老師和教官覺得孩子越來越嬌氣,這之中存在的矛盾需要靠科學的規范去調節。”他表示,學生軍訓和所有必修課程一樣,需要科學的教學體系、健全的工作機構、合格的軍事教師隊伍和規范的學生軍訓基地。
近年來,廣州大學持續推進大學生軍訓教育改革創新,除了常規的隊列訓練、射擊練習外,學校還特別在軍訓教育中增加了軍體拳、防身格斗術、持槍對抗、生化防護等多項實訓內容。
長期從事高校軍訓理論教學的西南石油大學教授唐禮壽認為,現行的軍訓內容應當進行適當調整。例如,針對當前校園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等,軍訓時可以適當地進行一些自救、互救、消防、反恐等內容的訓練,這對提高軍訓的社會效益是有益的。
郭之珂表示,各高校可以根據各自的專業特點,增設本專業在軍事上的運用課程。比如醫學專業增設戰地救護,通訊專業增設戰時通訊保障,交通專業增設戰時交通運輸保障,等等。
“這些創新舉措,可以把高校培養中高級專門人才的目標和補充軍隊所需高素質的人才有機結合起來,并且這種學生軍訓模式也是符合國家國防后備力量發展趨勢的。”郭之珂說。
?
(編輯:鄭克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