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通過國考進入公務員隊伍的只是少數。本報記者朱嘉磊攝
前天,2013年度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考試落下帷幕。如今,應屆畢業生的選擇越來越多,考公務員、考研、出國……但由于公務員工作穩定、社會認可度高,多數大學生仍然傾向于奮力一搏,投身國考。
考試現場
進考場前仍緊張備考
11月25日,記者在北京一國考考點外看到,不少考生進入考場前幾分鐘依然在緊張地備考。
“我們的壓力在考場外。”等候進考場的在讀研究生劉爽告訴記者,為了多給自己創造一個畢業出路,他們班上有一半同學報考了本次考試。“大家在寫畢業論文、找工作的同時,還報考了國考、考研和托福雅思,其實沒有人純粹想‘裸考’,這么多應屆生花錢報名考試,本身就說明就業的壓力大。”劉爽說。
國家公務員局考試錄用司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從總體來看,今年計劃錄用人數近2.1萬,比去年增加了三千,參加考試人數達到近112萬,增加了15萬,考錄比53:1,與去年基本持平,公務員考試報考情況整體呈平穩態勢。該負責人分析,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三個:首先,就業壓力大。明年,將有近700萬高校應屆畢業生,總體社會就業壓力較大。這次集中釋放2萬多個機關崗位,又是集中統一招考,畢業生集中報考也是正常的。其次,公務員考試是“玻璃房子”里的競爭,制度的公信力和操作公開透明。第三,公務員工作特點是職業較為穩定,職業聲望較好。針對一些崗位確認率僅有60%的情況,這位負責人表示:“我們希望,今后考生在報考時認真分析每個崗位要求,同時結合自身條件和職業規劃選擇最合適的崗位報考,不要盲目跟風報考。”
同時,有少數崗位出現了無人報考的情況。這些崗位主要集中在艱苦邊遠地區和特殊專業職位,這些職位一直存在著招人難、留人難的問題。
專家點評
整體平穩延續近年趨勢
今年的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考題命制的科學性逐漸加強,對考生能力考查的導向非常明確。中公教育專家表示,今年的行測題型題量趨于穩定,考題難度適中。
從考試內容來看,行測延續了近年的總趨勢,總題量為135題,數量關系部分只考察數學運算,依然沒有考察數字推理題型。同時,判斷推理部分的類比推理增加了5題,判斷推理總題量回復到了歷史常規的40題。中公教育專家認為,國考連續三年大規模調整題型題量,體現了命題人對公務員考試命題合理性的不斷探索和研究,試卷結構順序也穩定為常識判斷、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系、判斷推理、資料分析五個板塊。
就申論而言,今年國考省級卷的主題為保護物質文化遺產,保留文化多樣性;市級主題為文化體制改革與文化繁榮發展。省級和市級主題有很大相關性,這和2010年的命題類似。中公教育首席研究與輔導專家李永新表示,縱觀近幾年的國考申論命題,科學發展觀的思想一脈相承。從產業結構調整到海洋的開發與保護,從黃河治理與黃河文化傳承到社會道德重建,從公共安全到文化體制改革與繁榮發展,從以往的單純注重經濟到重視生態、社會、文化問題。國考申論命題的轉變與執政黨和政府治國理政思路的轉變不謀而合。
考生故事
多手準備抱著嘗試心態
北京林業大學大四學生小郭告訴記者,為了找工作,她正在做多手準備,除了關注就業信息投簡歷,還關注一些出國留學的信息。正是由于每天都為了畢業后的方向忙碌,所以并沒有能夠抽出很多時間來準備國考。“我就是來試一試的,不出什么意外的話,應該考不上。真正復習不到一個禮拜。雖然在網上買了輔導機構的視頻和講義,但基本都沒怎么看。”
她報的是國家民委的一個職位,職位競爭比很高接近4000:1,但是因為沒有專業限制,就報了。“主要是來體驗一下氣氛,如果考上是運氣,如果沒考上我準備先找個單位工作兩年后,就可以選擇更廣報考更多崗位,再加上有過今年赴考的經驗,會更有把握。”
在應屆生中,由于對每一個就業機會都不愿放棄,很多是“裸考”狀態。但同樣也有一些專心應考者,一所民辦學院的應屆生駱同學,來自廣東,他報考了廣東南部一個城市的稅務部門職位。“我們班同學基本都報了名,主要是我們不比名牌大學學生,工作更不好找。”他和同學們提前買好了國考資料,仔細復習,同時還參加公務員培訓班。“花費了幾千塊,希望這次能夠如愿。”
羨慕公務員走上國考路
今年7月才剛剛畢業于北京一所高校新聞采編專業的小羅也參加了前天舉行的國考,“我在去年應屆找工作的時候沒有想到要去參加國考,反而在畢業后參加了考試。”說起參加國考的初衷,小羅告訴記者,是緣于對當公務員同學的羨慕。“平時和他們通電話,發現他們基本不用加班,工作壓力不大,福利工資也很不錯。”于是她和她的很多同學今年都走上了國考之路。
小羅報考的是廣東省稅務局行政管理一職,報考和錄取比例為101:1,“我覺得自己的希望不大,我就是為了體驗一下練練筆,為下一步省考做準備,省考相對應該容易一些。”在考試前,小羅做了幾套行測題目,為了準備申論特地多看了一些時事話題。即使如此,在考試前,她還是非常激動和緊張,“今天去體驗一下,感覺就是中國有太多人喜歡考試了,很多人在那苦讀,還有人都考了很多年。”她認為很多考生并不是非公務員的工作不干,而是想通過國考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少能力。
對于今年的考題,小羅認為給了她很多“驚喜”,“比如考交通標志的,考歌詞的,這些題目我都沒想過會出現在國家公務員的考試中,我以為國考的題目都會很嚴肅。”小羅認為,對她這樣一個初考者來說,最大的問題是行測部分的時間把握,很多題目沒來得及做。行測的知識點考查非常廣,地理、歷史都有考查,“我覺得相對來說應屆生更有考試優勢,應屆生對知識點的掌握要優于已經工作的,而且他們也適應考試的狀態。”
在申論部分,小羅覺得對于她這樣一個學新聞的文科生來說更有優勢,5000多字的材料不難看懂,提取材料的能力和邏輯思維的考題都很對她的“路子”。
如果今年考試失敗,小羅表示明年還會繼續參加,“畢業以后能有這樣一個讓自己多看書多提高的機會也不錯”。
(編輯:鄭克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