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1+1》2012年11月30日完成臺本
——男孩兒危機,真的假的?
(節目導視)
解說:
本是一座著名女校,為什么要在今天開辦上海首個男生班?
于揚:
班級里所有事情都是女生在做,讓我覺得自己的陽剛之氣已經被消磨掉了。
解說:
獨特的校服,專設的課程,獨享的師資,這只是一個噱頭還是一個偉大的嘗試?
沈紅旗 男生班班主任:
(學生)足夠的機智,但是缺乏細致,他們胸懷大志,但是很難落實。
解說:
體育健身,數字達人,野外生存。責任、忠誠、獨立、睿智,上海八中能培養出理想的人才嗎?
李亦桂 男生班班主任:
學生給我提出這樣一個要求,就是希望培養男生的責任感。
解說:
《新聞1+1》今日關注:男孩兒危機,真的假的?
主持人 白巖松: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今天到了周末了,咱們做一個不是那么硬的,但是可能跟家家戶戶都有關的這么一個選題,涉及到男孩兒像不像男孩兒。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一個選題呢,其實在計劃生育宣傳的時候有這樣一句話,叫“生男生女都一樣。”這幾年呢,有人把這句話賦予了一種新的解讀方式,叫生男生女都一樣,為什么呢?因為現在你生個男孩也挺像女孩的,在性格很多方面,生個女孩,比如說野蠻女友等等也挺像男孩的,所以生男生女都一樣,開玩笑可以,但是如果現實生活中真是這樣的話就挺讓人擔心了。
我們的記者在上海發現,在幾個月之前上海的媒體很關注有那么六十個男生,因為這六十個男生,成為上海八中招收的兩個男生班當中的一個成員。啊?男生班,這將進行一個怎樣的實驗呢,三個月過去了,明天就是整整三個月的時間。來,我們一起去看看這兩個男生班。
?
閱讀此文的網友還看了
大二男生休學兩年寫書 探訪大學生“出書熱”
上海東華大學男生跑完一千米測試后暈倒身亡
17歲高中男生強奸5名女生獲刑 自稱女友總被搶
求職旺季應屆生忙整容 男生偏愛開韓式雙眼皮
高二男生患白血病想上學?父親湊錢救娃負債10多萬
大二男生背摔倒老人回家 老人求助電視尋謝好心人
?
(播放短片)
解說:
早上七點,當別班的學生剛剛走進校門時,上海市第八中學搞一年級的兩個男生班,共60名同學,早已經開始在這個并不算大的校園內進行晨跑,這是男生班自從開學以來每天最早的一門必修課。
這群男生在校園里很容易被識別,因為他們穿著自己挑選的校服,他們有著自己的樓層,有著專門配備的師資,還有著特別設置的課程。
(野外生存課——汽車逃生)
徐江 野外生存課老師:
像地震,還有火災,基本我們這種課都是老師講一半,然后跟學生一起討論,有時候是帶著問題做實驗,有時候是安排幾個,老師去安排一些實際操作的東西,(這樣)他們印象比較深。
胡亮平 數字達人課老師:
先讓他們認識主機箱里邊這些計算機的配件,有的同學可能對硬件比較感興趣,打開主機箱看過,有的人可能從來就沒打開過。
解說:
在男生班的課表上,每周都有兩節叫做“四領域”的課程,這是第八中學專門為男生班設置的課程。“偶像生成”,專為男生介紹中外名人名家形象,引導男生們樹立正確的偶像觀;“野外生存”可以讓他們具備基本的求生技能;“數字達人”課,專為對IT感興趣的男生設計;還有“差異理解”課,會教授比課堂更深的內容。
盧起升 上海市第八中學校長:
我們分別成立了四個學習型團隊,每一個學習型團隊有十幾個人組成,我們共同開發這四大學習領域的課程,十幾個人共同開發,最后任教可能集中在一位或者兩位老師里邊進行。
解說:
除此之外,班主任還介紹說,由于男生的空間思維能力比較強,教師們將原本在高三才學的立體幾何前移到了高一下學期。同時與女生相比,男生喜歡文學和閱讀的比例更低,為此,教師們設計了一系列名著閱讀計劃。男生班所使用的語文教材都是自編教材,更注重古文的學習。
就在一周之前,上海八中剛剛結束期中考試,全級280名學生中,男生班60名學生的成績又如何呢?
沈紅旗 上海市第八中學男生班班主任:
咱們兩個男生班的成績,物理是要高于平行班大概十幾分,化學高幾分,就是理科的優勢比較明顯,文科呢比較參差(不齊),但總體來講都是比較領先的。
李忠陽 上海市第八中學男生班學生:
我們班是32個人,大概有一半以上處于全年級50名以內。
解說:
明天,正是上海市第八中學男子高中基地實驗班開班整整三個月的時間。對于這60個孩子來說,三個月的學習還很短暫,而我們更關注的應該是他們的未來。
主持人:
如果要是問我,時光倒退回去三十多年,自己上中學時候的一種選擇能不能進男生班,我可能會選擇我愿意進,理由非常簡單,因為組織一支足球隊會相對容易一點,打其它的班估計勝率要更高一點。當然,前提是如果學校讓運動,讓踢足球的話。
其實在我三十多年前,上中學的時候有過短暫的這樣一個男生班的精力,不過當時有點不堪回首,那是因為學習不好或者太淘氣,臨時組成了一個男生班,我們給它取名叫“和尚班”。但是一兩個月之后,學校就意識到這可能會對孩子的心理等等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這個“和尚班”就解散了。但是上海八中所辦的男生班跟這一點無關了,不是學習不好,或者調皮搗蛋,而是提供了一種選擇,這一點就比較有趣。針對這方面的情況,我們要趕緊連線一下上海市第八中學的校長盧起升,盧校長您好。
盧起升:
你好,白老師。
主持人:
可能過了幾個月的時間,還是要問您,最初這個想法是怎么誕生出來的?是出于什么樣的一種期待要辦這樣的男生班?
(電話連線)
盧起升:
白老師好,我們大概有三個原因。第一個是期望通過高中多樣化和特色化的辦學,以滿足社會對高中教育的多元需求。
第二個原因,我們覺得是根據男生的特征,實施揚長補短的高中教育,以充分發掘男生的潛能和促進其個性成長。
第三個原因是這樣,就是為學生提供男生班特殊的學習經歷,為他們今后的人生積淀一份成長的財富和養料。
主持人:
盧校長,千萬不要叫我白老師了,叫我巖松就好了,在校長面前只有學生,開玩笑。但是我想跟您說,明天就是這兩個班三個月的時間了,經過了三個月的這樣一個實踐,你覺得辦男生班好處體現在哪兒?但是是否也有一些不好的地方,你感受出來的要改變的?
盧起升:
對,就是因為男生他有長處和不足之處,所以我們辦男生班的意義就存在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和男生的接觸中,其實他們也有他們自己比較薄弱的地方。比如說他們的語言,十六、七歲的男生講話相對比較沖。曾經有一個男生,他和老師是這樣說的,“老師,你現在有空嗎,我只有五分鐘有空。”
這種問題給老師的話,那老師肯定內心會有一些不開心,但是如果說男生班的話,老師沒辦法,這些都是男生,我還要引導他們,如果有女生的話,他可能更多地去對一些話語比較柔軟的或者柔和的女生,他會產生一些好感。
我們的老師在這個過程中教育我們的男生,和老師說話的時候要有一種比較請教的語言,所以就跟他們說,如果這樣能夠表述可能就會好一點。“老師,你現在有空嗎?我想請教你兩個問題,”這樣老師也開心,學生也成長,所以這個過程中,我覺得我們的教育還是非常有意義的。
主持人:
盧校長,但是您的想法其實是多元化,為社會提供更多一種選擇。但是我看不管是媒體還是周邊的很多人,都把這個上升到一種男孩危機的解決方案等等,您認同這樣的一種解讀嗎?
盧起升:
對于這個可能是社會的一種需求吧,但是如果光從男孩危機這個命題來說,我覺得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男孩危機背后的期望就是與男孩現實之間的距離,如果距離大了,可能就會產生一些危機。當然也有希望和現實比較小的,可能就不存在危機。所以我可能理解成,男孩危機的意識,把這種期望和現實之間的距離逐步縮小,這可能就是我們工作的原因。
主持人:
盧校長最后一個問題,其實咱們這個學校是1861年建的,在新中國成立之前是女子學校。你辦了這樣兩個男生班之后,我聽到有媒體采訪您的時候,您透露,如果這兩個男生班辦得比較成功,將來有可能學校變成一個男校。據你現在的判斷,真的是否有可能將來你們學校變成男子學校?
盧起升:
這個可能要根據我們實踐的情況,這個也要綜合各方面的因素,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們會向這方面努力。
主持人:
我想問的就是,經過了這三個月的實踐之后,這種可能性是加大了還是減少了?
盧起升:
從我們目前得到的信息來說,對男生班的肯定還是比較多的,我們在這方面還要加強實驗,把我們的規律性的東西真正找到。
主持人:
好,雖然沒有直接回答,但給我的感覺可能性是在加大。
盧起升:
謝謝白老師。
主持人:
好,謝謝盧校長接受我們的采訪,同時也希望實踐給社會更多的一種思考和答案,謝謝。
接下來我們要看一下,我們的記者在拍攝這樣的一個新聞之前的時候,跟兩個班60名同學做了一個問卷,這個問卷也蠻有趣,當初為什么會選擇要報考男生班,你看相對比較集中的答案,在男生班可以獲得更多的機會,我估計指的是學習等等,因為在女生,如果一半男生、一半女生的話,好多機會被女生拿走了。
父母的推薦和支持。
第三個好奇、新鮮,想嘗試一下不同的學習環境,我覺得這個也蠻好玩的。
我們再來看第二個調查,入學以來你在男生班印象最深的。選擇比較多的是“抹得開面子,敢說話了。”比如說“答錯問題不會覺得丟臉;不再覺得靦腆,甚至害怕提出自己的想法。”估計以前是被這個女生壓得太狠了。
接下來印象深的是,“同學之間十分的團結、課程設置非常有意思、班級氣氛比較活躍。”
接下來我們就透過鏡頭再感受一下同學們這種多元化的選擇理由。
(播放短片)
彭鑫 上海市第八中學男生班學生:
只有幾個比較偏的班委的職責是男的。
記者:
偏的是什么?
彭鑫:
就是博客的CEO之類的。
虞震澤 上海市第八中學男生班學生:
學校里管理方面都是女生。
陳雨奇 上海市第八中學男生班學生:
初中女孩比較占優勢,要進成績比較好一點的班,都是女孩比較多一點。
汪世洋 上海市第八重謝男生班學生:
班上大多數(干部)職位都是女生,男生的職位只有一個。
解說:
很多孩子表示,之所以愿意進入男生班,是想獲得比初中男女混班里更多的鍛煉機會。
于揚 上海市第八中學男生班學生:
到了初二初三的時候,就感覺到班級里所有的事兒都是女生來做,讓我覺得自己好像陽剛之氣已經被消磨掉了。
解說:
讓孩子進入男生班,父母又出于什么考慮呢?
于揚母親:
在初中之前,于揚是跟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的比較多,爺爺奶奶對他的照顧無微不至,但是確實是當他小孩,就是在生活上面的重視會更多一些。所以說培養氣質啊什么,確實我們也不是太重視,這個我跟他爸爸也是都是有責任。
解說:
讓孩子能夠盡快獨立,學會承擔和責任感,不僅進入男生班,父母還為于揚找到了附近的房子,所有的起居和日常的生活,大部分需要他自己來照料。
于揚母親:
我們發現這個變成比較重要的,能夠獨立安排自己的時間,獨立地思考問題,獨立閱讀,而不是說在爺爺你乃的呵護下面,度過現在這個比較重要的青春期。
解說:
除了于揚的母親,不少家長也有類似考慮。
李忠陽父親:
我更希望他在里邊得到就是跟現在環境里邊不一樣的一些東西,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學校里的孩子,陽剛氣比較少,或者說這個承擔責任的能力呢也不夠。
獨立、責任心、思考能力,這是家長們的希望,除此之外,成績也是現如今社會對學校教育中男生發展的另一個擔心。來自上海科學院今年5月發布的一個數據就顯示,上海七個中心城區與郊區的1496名在讀小學生和初中生中,女生幾乎每門課的平均成績都要高于男生。當男孩危機已經算不上是一個新鮮的話題,而試驗中的男生班能否在探索中回答和解決這些問題呢?
主持人:
我們也來關注一下與此相關的這種所謂的“男孩危機”,你看孫云曉曾經說過,“男孩的四大危機。”學業危機,中學的時候學不過女生,“體質危機”越來越菜,一長跑就暈,現在學校把長跑取消了,其實更可怕,應該讓中國的孩子從小就跑起,“心理危機”還有“社會危機”。
但是其實我覺得一個作為一個男人最重要的特點,我擔心的是出現什么危機呢?是責任危機,因為責任是跟男生緊密相連的,在這一點上,不知道這樣的男生班能不能帶給我們更多的一種期待的結果,來,咱們接著往下看。
(播放短片)
解說:
這是一個星期五的下午,在上完所有課后,上海市第八中學男生班電聲樂隊的同學,來到上海而且醫學中心,和醫院簽訂一年的志愿者服務協議。他們將在未來的一年里,到病房給小朋友介紹一些樂理的常識和一些簡單樂器的演奏。
李亦桂:
學生給我提出這樣一個要求,就是希望培養男生的一個責任感。我們也是讓學生來聯系幾個地方,這里也是其中的一個場所。
解說:
李若蒙,電聲樂隊的隊長,在進入高中前就已經是上海A級學生藝術團的團長。從組建樂隊,聯系演出,他和同伴的男生們還有更大的報復。
李若蒙:
我想在三年之內,我們這個電聲樂隊至少要能做到能去正常演出,至少大家聽起來覺得還不錯。
解說:
責任,忠誠,獨立和睿智,這是市八中學給男生班的學生設立的目標。同時盧校長也向我們介紹,明年,學校計劃再招收四個男生班,這樣整個年級就會有一半的班級是純男生的班級,這個拓展將對整個男生教育有很重要的樣本意義,為以后能夠走到全男校,或者絕大部分都是男孩組成的學校打下基礎。
盧起升:
我接觸的很多家長,他第一指標不是(子女)要考什么大學,第一指標就要求能夠全面發展;第二個能夠擁有自己獨特的價值觀去判斷社會的現象;第三才是考大學。
那么我覺得這個就是社會發展到今天,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期望也在變,那么這也是我們男生班得以生成和將來可能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社會條件。
解說:
男生班的未來會是怎樣,媒體、公眾和教育界都在關注,而對于男生教育也同樣是一個長期以來的一個熱門話題。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王榮華就呼吁,關注教育中的“男孩危機”,并建議因性施教。
而前不久,北大教授吳必虎在其微博上發布了一個帖子,建議女童在六至七歲入學,男童七至八歲入學,也一時間成了眾人關注的焦點。吳必虎稱,“鑒于男女兒童智力發育速度不同,男童普遍晚于女童兩年左右,同性學童之間也有智力發育差異。因此,全國統一規定男女兒童入學年齡違反教育規律。”
吳教授的觀點很快在微博上引起爭論,很多人反對的原因是在操作上很難實行,因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其中第十一條明文規定:“凡年滿6周歲的兒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而要推遲入學,法律就不得不為其進行修改。”
但是,面對過去五年甚至十年,女生在學校有全面超越男生的趨勢,我們需要反問的是,我們統一化的教育方式,是否應該有所改變,而改變又應該從哪里入手,改到什么程度,這些問題是教育工作者急需為我們找到答案的。
主持人:
究竟是男孩危機,還是教育危機,還是社會危機,其實這個問題所引發的思考應該更準確,更找到它的這個要害之處究竟在哪。想想現在很多的中小學,連體育課都取消了,稍微有點風險的運動也都取消了,然后大家會為長跑當中的猝死這種意外而感到非常得驚嘆,可是去卻用取消運動的方式解決這樣的危機,危機就會變得更大。
如果每一個孩子不管男生女生,都從小就能夠長跑,就能夠運動的話,經歷風雨、經歷各種世面的機會都多,那種性格的打磨就會更好,恐怕該思考的是教育危機吧。針對這個男生班,或者說男校,很多人會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說張天蔚這句話,“男孩的成長環境應該粗糙一點、無情一點、艱難一點,而現在的教育環境和教育理念恰恰與此相反。這樣的背景不變,無論分校或合校,沒什么分別。”
我們再看王攀,王攀說的是,“應試教育不除,教育理念不變,別說創立男孩班,就是下再多的勁兒也無濟于事,因為這是一個理念的問題。”
是,接下來我們要向一位教育專家請教,他是21世紀教育研究院的熊丙奇。熊先生您好。
熊丙奇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您好。
主持人:
對于上海,其實就是在你身邊發生這樣的,60個孩子進了男生班,您的判斷,當初是支持的還是不支持的?
熊丙奇:
我覺得從教育多元化的角度,我是支持的,其實創立男生班,實際上就是為教育者提供一個多元的選擇,而我國現在的教育模式太單一,學生的選擇太單一,如果我們增加了男校,在混合校和女校之外,給學生提供了更多元的選擇。其實在國外我們可以看到,既有男校又有女校,還有混合校,甚至還有在家上學,因為受教育者的需求是多元的,他的個性也是多元的,我們應該創造多元的教育,滿足不同的受教育者的需求,這樣才能促進他們個性的發展,促進他們能夠得到自己的特色,能夠成為他們所想要的一種人才。
主持人:
如果很具體地接下來去思考,假如說受歡迎程度會比較高,您是否支持這樣的嘗試有更大擴張的這樣的一種空間?
解說:
實際上多元的教育強調的是學校的個性,因此它不在于去推廣某一個學校的做法,而在于一個學校結合自己的辦學定位、辦學條件,然后根據受教育者的需求,去辦出自己的特色來,而這恰恰是我們中國最缺的。因此,我們不要去推廣某一個學校的模式,而在于每一個學校要辦出自己的特色來。我們現在的問題是千篇一律,所有的學生都納入一個模式中。
主持人:
最后一個問題非常簡短,您認為現在是男孩危機,還是其實是反襯著我們的教育危機?
熊丙奇:
我覺得是我們現在的教育危機,現在教育最大的問題是兩個,一個是應試教育,第二個是缺乏公民教育,尤其導致學生沒有個性,同時學生缺乏他們基本的素養。
主持人:
非常感謝熊先生給我們帶來的解讀,謝謝。
其實最后說一段什么呢,國外有沒有不是我們參考的唯一的依據。說到男人的時候,恐怕不是外表多么強壯,或者多么粗糙,畫點胸毛可能就成為男人的。比如說霍金,如果要論這個,他一生可能躺在輪椅上,他的肩膀不要說撐起這個世界,恐怕撐起自己都非常非常得費勁,但是在他的腦海里,他的責任感和智慧卻在思考著人類和宇宙之間的關系,那你說一生會非常不起眼地,或者非常微弱地躺在輪椅上的霍金,究竟是不是一個大男人呢,在我的心目中當然是,原因不在于他的外貌,而在于他的內心強大。
?
閱讀此文的網友還看了
大二男生休學兩年寫書 探訪大學生“出書熱”
上海東華大學男生跑完一千米測試后暈倒身亡
17歲高中男生強奸5名女生獲刑 自稱女友總被搶
求職旺季應屆生忙整容 男生偏愛開韓式雙眼皮
高二男生患白血病想上學?父親湊錢救娃負債10多萬
大二男生背摔倒老人回家 老人求助電視尋謝好心人
?
(編輯:郭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