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走進粵西茂名電白縣楊梅小學時,已是晚上6點半。校園內燈火通明,熱鬧無比,與周邊鄉村的夜幕清冷形成鮮明對照。
這么晚了,為什么小學生不回家?校長馮漢娟笑著說:“我們全校2918人,有1444名是留守兒童。他們平時就住在學校,由老師照顧。”
像這樣的外出務工人員子弟學校,茂名從去年9月至今共建成122所,實現了每鎮有一校,讓全市50多萬留守兒童感覺“爹娘雖遠在他鄉,親情卻在身邊”,也解決了上百萬外出務工人員的后顧之憂。
教室:既是學校又是家
番茄炒蛋、回鍋肉、青菜、例湯,這是楊梅小學三年級同學楊詩怡當天的午餐。記者在這個剛落成幾個月的新食堂看到,上千名學生正有序地排隊打飯。
“外出務工人員子弟學校建設”政策提出后,楊梅小學用一年時間改建完畢,新建一棟三層樓的大食堂,還有兩棟嶄新的學生宿舍,每間宿舍裝有空調和風扇,還為留守兒童提供食宿,“學生每學期只需交幾百元的伙食費和住宿費。”
茂名市教育局局長羅欣榮說,去年市委、市政府在一些學校調研,發現許多孩子放學后還滯留在學校。老師說,這些都是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學生,他們有的不愿回去,有的回家吃完飯就坐在村頭張望,思念遠方的爹媽。
“沒有180多萬外出打工人員家庭的幸福,就沒有‘幸福茂名’;沒有51.36萬留守兒童的未來,就沒有茂名科學發展的未來。”為了“不讓留守孩子回到冷冰冰的家”,茂名市決定:投入2.8億元在全市110個村鎮建立122所外出務工人員子弟學校。
老師:像父母又像保姆
“我們現在既是老師,又是父母,還是保姆。”這是記者采訪時聽到最多的一句話。隨著住校人數急劇增多,各學校不僅要對硬件進行改建增建,還要給每個班配兩個生活老師。對于缺乏親情的學生,他們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有時甚至要付出更多的關愛。
“我們最擔心的是孩子的安全。”馮漢娟指著宿舍樓的安全欄,講述著它的來由:一天夜里,一位三年級的學生趁宿管不注意順著陽臺翻了出去,所幸掉在雨棚上沒有受傷。全校老師都驚出一身冷汗,隨即決定宿舍全部裝上安全欄。
在茂港區羊角實驗小學,父母外出務工的孩子占到一半,他們身上易發多發的心理健康問題讓老師們寢食難安。在學校學生宿舍的每一層,都配有兩名老師與學生同住,全校老師輪流值勤。一天晚上,一名二年級女生夢見父母,叫聲把室友驚醒,結果同宿舍的20多個小女孩一個接一個哭起來。生活老師趕緊爬起來安撫孩子,直到把她們一個個哄睡著。
親情電話:爹娘近在咫尺
今年的“六一”兒童節,楊梅小學熱鬧非凡,因為這天不僅僅是孩子們的節日,還是與遠在異地打工的父母“相聚見面”的日子。在圖書閱覽室里,學校聯手電信部門為孩子們特別搭建的“親情連線”視頻通話平臺開通,8歲的童童與在外打工的媽媽進行視頻通話,屏幕上閃現出那個熟悉面龐的一刻,童童和兩年多沒見面的媽媽同時流下了眼淚。
據校方的資料,楊梅小學的留守兒童一年與父母見面的時間平均不超過5次,有些孩子甚至已經幾年沒見過父母了。現在,每次“親情連線”,都讓這些孩子感到爸爸媽媽仿佛來到了自己身邊。
?
閱讀此文的網友還看了:
福州上萬留守兒童為外籍 多為父母偷渡外國所生
貴州全省排查中小學生輟學情況 統計留守兒童
[安徽] 池州“代理家長”當好“四員”關愛留守兒童
[廣西] 愛心人士走進農村小學獻愛心 留守兒童綻放幸福笑臉
[安徽] 宣城大手牽小手 關愛留守兒童在行動
[甘肅] 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試點工作會酒泉召開
[安徽] 蕪湖創新形式建立長效機制關愛"留守兒童"
?
?
?
(編輯:鄭克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