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2月26日電(記者江耘)高考結束,面對眾多大學、眾多專業的選擇時,很多準大學生都有些茫然,在家長或者老師的建議下,會選擇一個不一定最合適自己的專業。進入大學后,很多大學生們慢慢會發現,所學專業也許并非所愛專業,但是此時除了兼修第二學位外,很難再進行專業上的選擇。
26日,浙江省教育廳發布消息,賦予每一名大學生二次轉專業的機會。
轉專業在國外高校內較為普遍,如哈佛大學,直到臨近畢業的最后一個學期提交學位候選人申請的截止日期之前,學生都是可以自由轉專業的。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生要轉專業只需要提交一份得到新選專業導師簽字的專業聲明表,學校的計算機系統就會自動把學生的專業更改過來。
中國早在20世紀80年代,北京大學就成立了“轉系轉專業”制度,武漢大學在專業學習上也開始允許具有突出志趣和才能的學生轉系、轉專業,但由于當時高校的招生與就業體制不同,轉系轉專業少人問津。
直至2002年9月,復旦大學244名學生重新選擇專業轉到新系,才首開了中國高校大規模制度化的轉專業之“門”,繼而轉專業工作才在各所高校逐步展開。
近年來,浙江省高校陸續開始實行學生轉專業制度,各高校都出臺了適合本校具體情況的政策,逐步步入規范運行階段,使轉專業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從學生角度來看,為改變“一考定終身”的尷尬局面,發展自身興趣愛好,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申請轉專業,“熱門專業”申請轉入的很多,“冷門專業”學生轉出的較多。
與此相對的是,各校轉專業的政策普遍關注成績優秀的學生,考核中普遍以學生成績為主。
“如何引導學校把工作重點放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身上,如何引導學校面向全體學生,如何引導學校正確處理“熱門專業”與基礎理論專業、國家急需專業、具有戰略意義的專業之間的關系,都迫切需要有政策的引導。”浙江省教育廳高教處副處長王國銀說。
研究表明,學生入學前選擇專業的他主性與盲目性是轉專業的潛在動因,對目前專業的滿意程度是大學生轉專業的主要原因,培養措施不利在推動著大學生轉專業。
王國銀認為,放寬要求,減少限制,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有旺盛市場需求和有利于自己就業發展的專業是學生的權利,并且自主選擇專業有利于學生觀念從“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從被動到主動,客觀上促進了學風的好轉,推動了高等學校教學管理的改革,并且有利于推動學科專業建設改革,不少“受冷”專業正想方設法提高教學質量,對傳統專業賦予新的時代特點,使專業建設和管理更加適應社會要求。
據浙江省教育廳高教處處長顧瑋介紹,《關于浙江省普通高校學生轉專業的指導意見》,將對各高校的轉專業政策進行統一,在該省高校就讀的本科生,只要符合條件,在校期間均可享受一次轉專業的機會。
浙江省同時明確了不允許轉專業的五種情況:正在休學或保留學籍的,應予退學的,從外校轉入的,部、省招生主管部門和學校在招生時明確規定不能轉專業的,學校事先規定不能轉專業的。
同時,針對“熱門”專業申請轉入多、“冷門”專業申請轉出多的實際情況,浙江規定,對需要保護和加強的基礎性專業、國家建設和發展急需專業以及對學校發展具有戰略性意義的專業,各高校應通過政策傾斜、改善教學條件、加大獎助學力度等,切實增強專業的吸引力。
?
閱讀此文的網友還看了:
海南省首屆大學生健身健美賽結束
調查稱侵害大學生犯罪 盜竊強奸最多
新疆大學生為消除誤解請同學免費吃切糕(組圖)
河北將招募千名大學生村醫待遇比照公務員
大學生考研“打醬油”增多 在就業與求學間徘徊
鄉村婚禮 夢幻生活 探索文化傳承式婚慶的大學生
海南近7萬大學生參加英語四、六級考試
圣誕節成“告白日” 大學生放孔明燈表達愛意
西安一大學生10萬元自制飛機 暑假打工掙材料費
大學生村官為何脫崗
?
?
?
?
?
(編輯:鄭克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