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當環衛工并非由哈爾濱開始,早在2006年就有廣州本地媒體報道稱,當地環衛部門招收有編制的環衛工,有研究生報名并被錄取。但對于研究生當環衛工是否人才浪費的討論,卻從未減弱。
主管部門:為環衛事業培養人才
各方聲音,顯然給招考部門帶來了很大壓力。
哈爾濱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辦公室副主任王勇在接受媒體記者提問時表示,這次招考要通過筆試和面試兩個階段,研究生里既有倒在筆試上的,也有在面試沒有獲得認可的,主要原因是“對環衛工作的認識不夠”。
王勇稱:“這次環衛系統公開招聘事業單位員工,是政策上的創新,哈爾濱市環衛作業隊伍文化偏低、年齡偏大、技術崗位作業人員不足都是現實問題,按照市里的相關要求,我們要盡快建設一支年輕化、技能化、專業化的環衛隊伍。”
對于社會熱議,王勇認為是對環衛工人固有的觀念使然。王勇反問:“誰說環衛工人就不能是高學歷?難道環衛工人就必須是沒文化的人和老年人嗎?在我看來,招收高學歷的人當環衛工,為將來的環衛事業培養人才,再正常不過了。”
正方:腳踏實地從基層做起
韓老師是許鑫的研究生老師,剛開始通過媒體看到相關報道,心里有些不安,下意識地希望上崗的研究生不是許鑫。與許鑫確認事實后,靜下心來的他為許鑫的選擇豎起了大拇指。
“能順利通過這次招考,許鑫憑借的是實力,靠的是真本事。”韓老師說,在環衛一線工作,相當于“下車間”鍛煉,從最基層做起并不是什么壞事,何況環衛系統提供的寬廣平臺,也比較適合展示他的才華,相信許鑫以后能夠爭取機會走到管理崗位上,發揮所學專業特長,在環衛系統有作為、有發展。
網友“凌心園主”說:如果這些大學生和研究生加入環衛隊伍之后,能夠用其掌握的知識技能切實提升環衛工作的效率,改進城市的環境質量,將傳統環衛轉化為機械化環衛、科技型環衛,那么這當然是件好事。反之,若只是從事一些簡單重復的體力勞動,甚至在事業編制的安逸穩定中逐漸被遺忘,那不僅是招聘的失敗,更是這些年輕人的遺憾和悲哀。
哈爾濱市某高校負責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李老師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位學者剛得到教職時,學位還沒有拿到,一邊教書,一邊還要忙著寫博士論文。一次碰到系主任,他不禁叫苦不迭:“早知如此,我寧愿去開出租車!”系主任和藹可親地拍拍他的肩:“你知道嗎?在咱們波士頓,大部分出租車司機都有博士學位。”雖然是玩笑,但也反映了美國人對待學歷教育的態度。
“現在研究生學歷很普及,實際就業需求有限,整體素質都提高了,各個行業的從業人員素質也就相對提高,這是水漲船高的事情,不過觀念改變還需要一個過程。“李老師說。
哈爾濱工業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姚永志對許鑫的選擇表示了寬容。在他看來,不管何種文憑的人都可以做任何事,一個人也不必一生只經歷一種工作。各種教育歸根到底都是素質教育,目的是完善人,讓人們更多更深地理解世界、掌握世界。找到合適自己的崗位,能為社會做貢獻,大家沒必要太關注學歷。
姚永志說,拿著碩士研究生文憑的求職者,要放下身段,腳踏實地,才能成為社會各行業真正的精英。
反方:下崗工人也能勝任
對于許鑫的選擇,公務員小許是不贊同的。“為什么會放棄多年來辛苦求學、得來不易的專業累積而選擇這一相對一般的工作職位呢?”小許說,高學歷人才擇業最重要的工作意義是自我實現,其次是生存的必須條件以及個人興趣所在。而“學以致用”在找工作中應該得到充分體現,換句話說,就是應該盡可能的發揮自己的專業優長。
“駕車、修車、清掃這些工作,何必需要大專以上的學歷?”網友“理想主義者”直言不諱地問道。
哈爾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蒼翠認為,從社會角度來講,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去開環衛車、掃大街,不能不說是教育資源和人才的浪費。這些崗位很多下崗工人都可以勝任,政府部門應該因材施用。教育部門要做好頂層設計,將教育資源投入到“教育不足”的地方去,對于人才高消費,必須對其說不。
她說,研究生當環衛工,需要反思的首先是當前的研究生教育。目前很多高校在研究生招生過程中,不斷增加新的專業和研究方向,同時招生數量也在不斷擴大。這就導致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整體下降,一些專業和方向不能和社會需求實現對接,就業必然遇到極大的困難。
“研究生教育一定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在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同時,及時調整人才培養結構和專業結構,以適應社會需求,避免盲目擴招帶來的負面結果。”蒼翠說。(曹曦)
?
閱讀此文的網友還看了:
準研究生救12歲落水學生 不幸雙雙罹難[圖]
見義勇為女孩遭遇不幸 剛通過研究生考試
31省級行政一把手26人有研究生以上學歷
研究生荷蘭留學獎學金申請
研究生教育之亂:沒給導師湊過發票就算白念
導師以老板自居 研究生呈“放養”狀態值得深思
研究生科研作假源于學術生態 “壞”導師變搶手
研究生遇“延期畢業”困擾 “面子問題”等壓力隨之來
研究生求職遭遇寒冬 折射資源人才雙流失危機
?
?
(編輯:鄭克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