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萬,“史上最多”就業大軍;哈爾濱,7名研究生為獲“事業編制”走上清掃保潔工作一線……當諸如此類的信息疊加在一起,2013年的大學生就業愈加成為一個嚴肅的話題。
????找個什么樣的工作才算滿意?為生存還是為生活?事實上,當“編制”的話題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人們開始認真審視當下新生代就業群體的求職心態,結果發現,在他們的世界里,“編制”之外的那份天空同樣晴朗。
????“自由”和“興趣”是他們找工作的“關鍵詞”
????北京某高校的小王本科四年級,從進入大四開始就關注求職,但是前兩天他把到手的offer(指錄用通知)拒絕了。
????“薪水還可以,但是我不喜歡他們招人的口氣,擺明了工作后要加班,也沒有說加班有沒有薪水。”小王寧可再找。
????據最近智聯招聘、北京大學聯合發起的中國年度最佳雇主調查報告顯示,剛剛步入職場的“90后”青年,四成人愿意去國企,只有兩成愿意去外企。專家分析,隨著“90后”求職者持續涌入,好工作的標準已從“追求物質成功”,逐步轉向“工作是否幸福、生活是否快樂、能否相互尊重”等內容。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曾湘泉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新生代勞動力對生活的追求與上一代相比有很大的變化。最近幾年很多關于員工敬業度的調查發現,員工最關心的問題排在第一位的是職業發展,第二才是薪酬,第三是績效管理。當員工把職業發展放在首位,薪酬放在次要位置時,原來企業管理采取的那種低工資和強制約束的管理方式就受到了很大的挑戰,目前企業管理中遇到的很多問題都與此有關。
????“自由”和“興趣”是即將走向職場的大學生們普遍強調的“關鍵詞”。他們認為工作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對人生和生活方式的理解有別于“70后”、“80后”,更重視工作的環境自由度、輕松度。據一些企業招聘人員介紹,“90后”應聘者更加重視工作時間“自由”,喜歡朝九晚五的穩定,不喜歡加班。
????對待職業發展,他們強調“我的地盤我做主”
????李曉平、張天輝、楊晗、鈕怡宏、周雨晨,5個來自浙江理工大學的女孩子自己創業辦起一個“編織吧”,叫做米塔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做起時尚個性絨線編織。這家“編織吧”是KAB(國際勞工組織為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專門開發的教育項目)全國推廣辦公室第二屆“青年恒好”創業計劃大賽的獲獎者,獲得該活動5萬元創業資助資金后成立。
????在KAB活動現場,她們的毛線編織作品贏得到訪者的不斷驚嘆。有這樣的作品,作為浙江理工大學服裝學院染織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找到一份薪水滿意的工作并不難,但是大四的李曉平并沒有考慮找工作。
????“自己先做做看嘍。”她一臉輕松地對記者說,并沒有迫切成功的焦灼。
????在李曉平們的目光里,沒有前輩創業者那種破釜沉舟、一定要成功的決心,更多的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興奮,和盡力做就好的健康心態。
????“雖然薪水待遇不錯,但不喜歡肯定也不會投簡歷的。”揚州大學畢業生錢佳說,“不能盲目的把就業放在第一位。就業后,在興趣的基礎上,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才更有利于個人的長遠發展。找工作還是要看興趣,開心最好。”
????雖然李曉平幾個追求創業,錢佳選擇就業,但他們對工作的興趣和發展的態度是一樣的。青春的陽光下,他們的未來由自己做主。
?
相關鏈接:
三亞實現城鎮控規全覆蓋 村莊規劃編制完成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