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材料作文,往往需要從不同角度對所給材料進行審視,以發現能夠打開我們思路的角度。例如全國Ⅱ卷:
南太平洋的小島上,有很多綠海龜孵化小龜的沙穴。一天黃昏,一只幼龜探頭探腦地爬出來。一只老鷹直沖下來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發現了,連忙跑過去趕走老鷹,護著小龜爬進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龜魚貫而出——原來,先出來的那只幼龜是個“偵查兵”,一旦遇到危險,它便縮回去,現在它安全到達大海,錯誤的信息使幼龜們爭先恐后地爬到毫無遮擋的海灘。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時機的老鷹又飛了回來,其它老鷹也跟過來了。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看了這則材料,誰也知道游客是好心辦壞事。為什么會這樣呢?是因為無知。如果知道幼龜是“偵察兵”的話,自然也就不會幫倒忙了。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例也不少。文革時期的圍湖造田、毀林造田,都是典型。拿現在來說,許多家長不懂教育規律,只抱著為孩子未來著想的美好心愿,對孩子實行棍棒教育,嚴重違反了《未成年人保護法》,使孩子的身心受到極大傷害。許多地方領導,不懂市場不懂企業,只抱著船大才能抗風浪的觀點,盲目要求企業一再擴張,結果使很多企業破產倒閉。
從成群的幼龜這個角度來說,它們沒有對得到的信息進行思考,只是絕對相信,才造成了被老鷹叼走的悲劇。這提示我們,要善于動腦思考,綜合考慮各種渠道得來的信息,這樣才能得出正確結論。如果不是這樣,而是聽見風就是風,聽見雨就是雨,又怎么不會吃虧上當呢?
從老鷹這個角度來說,為了達到目的,即使遇到了挫折,也不放棄,而是在耐心等待時機。如果被游客趕走就不再前來,那么自然也就不能夠捕捉到幼龜了。它們不僅在游客走后又來了,而且還耐心等待,結果抓捕幼龜的機會就來了。這對于我們人類來說,不也是一種啟示嗎?
再如北京高考作文題:
課堂上,老師說:“今天我們來做個小實驗。”隨后,他拿出一個裝滿石塊的玻璃廣口瓶,放在講臺上,問道:“瓶子滿了嗎?”所有學生答:“滿了!”“真的?”老師從桌下拿出一小桶沙子,慢慢倒進去,填滿石塊的間隙,“滿子嗎?”學生們若有所思。老師又拿來一壺水倒了進去,直到水面與瓶口持平。“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老師問道。課堂活躍起來。
一個學生說:“很多事情看起來到達了極限,實際上還存在很大空間。”
一個學生說:“順序很重要。先放這桶沙子,有此石塊肯定就放不進去了。”
一個學生說:“對,得先放石塊。有些分量重的東西就得優先安排。”
一個學生說:“也不一定,先沙子和水就一定不行么?”
……
請就以上材料,展開聯想,自定角度,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文體自選(除詩歌外),不少于800字。
自定角度,其實前三個學生所說的就都是很好的立意角度。我們如果對其中的一個有深刻的認識,而且手頭還有材料,就不妨直接用一用。
這則材料還說明思維方式很重要,有了獨辟蹊徑的思維方式,往往看似不能解決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還說明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我們想辦法,困難總是能夠解決的。這兩個立意角度也不錯。
再如湖北高考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你走過一棵樹,樹枝低垂,你是隨手把樹枝折斷丟棄,還是彎身而過?一只長了癬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憐憫地避開,還是一腳踢過去?電梯門打開,你是謙抑地讓人,還是霸道地推人?一個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綠燈亮了,你會攙那盲者一把嗎?你與別人如何擦肩而過?你怎么從小販手中接過找來的零錢?你如何低頭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帶?你,獨處時如何與自己相處?
請根據對這段文字的理解,展開聯想,思考如何對待自然,如何對待他人,如何對待自己。自選角度,以《舉手投足之間》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體,不少于800字。
以《舉手投足之間》為題,寫什么?材料中的八個例子,都小得有些微不足道。可正是這些微不足道,透露了我們思想深處的秘密,這就是我們的修養、道德、文明程度。這么說來,舉手投足之間,我們又怎么能不重視?從小處入手,從細節入手,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我們才能成為一個有修養有道德的現代高素質的文明人。你說是不是呢?
八個例子,前兩個是讓我們思考如何對待自然,中間四個是讓我們思考如何對待他人,最后兩個是讓我們思考如何對待自己。三種類型,三個思考角度,從哪一個角度切入,展現在我們面前的都是一片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廣闊天地。我們去聯想,去思考,寫出一篇好文章來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