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诰W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 
    您當前的位置 : 教育>考試>高考>
    聚焦閩“異地高考”新政:高中全放開拷問教育資源
    來源:工人日報  作者:  時間:2013-02-18 08:57:01

      編者按

      近日,福建省出臺新規,全面放開隨遷子女異地高考,力爭于2015年前,實現轄區內所有高中面向隨遷子女開放招生。作為試點較早,將率先實現異地高考省份,人們在歡欣鼓舞之余仍普遍擔心:教育資源有限、招錄制度改革不到位、后續配套措施跟進難等問題均可能成為異地高考能否真正落地的系列掣肘因素。

      “過完年準備帶小孩來念書,一家人終于又可以團聚了!”在福州福興投資區打工的重慶籍章紀榮最近心情特別舒暢。

      老章的好心情來自福建的一項新規。日前福建省出臺的《關于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從今年起,有條件的設區市轄區內所有高中面向隨遷子女開放招生;隨遷子女集中且高中資源較緊缺的設區市,力爭于2015年前,實現轄區內所有高中面向隨遷子女開放招生。

      “小學在福州讀的,本想讓孩子早點適應老家高考,去年遷回去,按照新規定,可在福建參加高考,孩子又能回到我們身邊讀書了!”老章和妻子已在福建打工十幾年,由于孩子已上初中,未來在哪上高中考大學是夫妻倆最揪心的問題。對于福建新近發布的異地高考改革方案,他們深表擁護。

      由點到面逐步推進

      作為沿海省份,福建歷來是人口流入大省,特別在用工越來越緊缺情況下,福建省積極構建良好用工環境,包括解決外來工子女教育問題。

      據福建省教育廳統計,2011至2012學年,福建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共接收隨遷子女67.8萬人,小學53.9萬人、初中13.9萬人。其中外省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小學有33.7萬人、初中有8.2萬人,占接收總數的62%。

      為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福建將其納入全省中小學電子學籍系統統一管理。特別是在外來工最密集的泉州,2004年就出臺了做好來泉務工人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工作若干意見,隨遷子女入學以流入地政府為主負責,并以公辦學校為主。目前,當地外來學生97%以上在公辦學校就讀,為保障外來學生及時入學,各級政府相當于建設了480所500人辦學規模的中小學。

      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已不是問題。但由于不能在福建參加高考,大多數隨遷子女回原籍就讀高中。針對這些問題,福建省進行了探索,晉江荊山學校嘗試與“川渝皖贛湘鄂貴”六省一市對接辦學,用這些省的教材,請這些省的老師,讓孩子們返鄉順利參加高考。

      2011年,福建在高招政策上邁出歷史性一步,允許省內戶籍考生在學籍地和戶籍地中任選一地參加高考。2012年,福建省在“高職單招”中,首次允許外省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報考;同時,福建省中職院校優秀畢業生免試入讀該省高職院校的1萬個名額中,優秀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考生也可參與。

      2012年福建省教育廳發布消息,決定從2014年起,凡在福建高中有3年完整學習經歷的非戶籍考生,可在福建就地報名參加普通高考,允許參加本科、專科層次錄取,并與福建考生享受同等的錄取政策。福建成為全國率先實現“異地高考”的省份之一。

      此次新規被視為“異地高考”的具體實施,大大降低了“門檻”,僅要求考生擁有在福建高中3年連續學習經歷和完整學籍,未對父母條件做出要求。


      教育資源面臨挑戰

      “如此低的門檻,滿足了外來務工人員多年來愿望,促進他們子女隨遷就學,但對當前有限教育資源來說是一種挑戰?!备V萜咧幸晃焕蠋熣f。

      據了解,這所學校地處福州城鄉結合部,許多農民工子女在這里讀書,“原來不少學生初中沒念完就轉回老家去了,高考放開后,他們不用回去了,還會促進更多農民工把子女隨遷來就學?!庇浾吡私獾?,目前不少原本打算回原籍地高考的隨遷子女準備留下來。

      “福建的高招原本就激烈,考上重點大學幾率本就低,高考放開后,這種競爭必將更激烈?!睂τ诜砰_“異地高考”,本地一些家長表示擔憂,“現在高考錄取率雖很高,但一本錄取率卻很低!”

      記者了解到,目前政策中僅要求報名者有一定年限學習經歷。盡管如此,還有一些隨遷子女家長表示,鑒于福建重點院校錄取率,不太愿意來福建高考移民。

      低門檻對教育資源挑戰加大。福州教育局有關人士表示,高中階段教育資源本來就少,特別是上優質校更難,隨遷孩子與本地戶籍學生爭奪有限的普高名額,矛盾將會日益凸顯?!叭绻患右砸龑Ш陀行蚪y籌,一些隨遷子女較多的流入地教育資源將不堪重負,影響這些地方的教育發展,也會直接影響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p>

      對于放開高考,教育部門底氣在于福建省高考報名人數逐步減少,2009年以來,福建省連續4年出現高考報名人數下降。主要原因是適齡人口出生率下降,2012年高考人數再創新低,與去年比減少了近萬人。如果外來工子女增加的話,可實現“一增一減”平衡。

      如何從“上得了”到“上得好”

      目前,福建仍有8.5%的隨遷子女在民辦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學校就學。這些學校一定程度緩解了城區義務教育資源緊缺狀況,但辦學條件相對簡陋,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質量不高。

      為解決這一問題,福建于2012年起向民辦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學校劃撥人均公用經費,外來工子女就讀這些民辦學校將免學雜費。

      但對于公辦教育資源本就緊缺的福建省,短期內無法解決這一問題。從師資方面,缺口大,教師負擔過重,“放開高考,不僅直接影響高中,初中、小學也將受到間接影響。”專家指出,新政勢必使得外來工子女大量流入,特別是沿海經濟發達城市受的影響更大。據了解,此前福建一些地方由于接收外來工子女,原先教師超編的地方如今反成缺編。如泉州鯉城區江南第三中心小學,按標準應配備教師30人,現僅15人,另請代課教師14人。晉江、石獅二市教師編制缺口更大。

      “原來新區規劃時,沒有考慮到這些因素。按照現在的政策,教育容量明顯不足?!币匀葚S澤區東海、城東片區為例,原來以18萬人口規劃配套相應教育資源,現人口已達幾十萬,外來工人口及其子女還在不斷增加,原先規劃的教育用地、學校數及規模已遠遠滿足不了現實需求。

      同時,由于外來工子女流動性大,給教育、教學和管理等方面工作帶來很大難題。福州七中一名教師告訴記者,外來工子女隨父母務工流動就讀學校的改變比較大,何時走,何時來沒法預測。這一方面使得當地教育行政部門難以科學規劃教育事業發展,難以準確掌握外來工子女新學期就讀具體人數,合理安排師資和經費;另一方面給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造成很大困難。

      據介紹,開放異地高考,中考中招是最直接波及的一環。由“3年完整的高中學習經歷”反推回來,隨遷子女是否需要在福建參加中考進入本地高中等一系列問題浮出水面。對于這些具體條件,目前尚未明確。

      統籌兼顧實現內外平衡

      專家認為,高中向隨遷子女全部放開,是執行“異地高考”的實打實的措施,也表示了福建在這方面的決心。但由于在當前教育資源相于缺乏,這種“決心”面臨挑戰很大,一方面要讓外來工子女真正享受到這種政策的好處,另一方面又得考慮本地生源的利益。

      增加教育資源無疑是根本措施,但在目前卻無法一步到位。對此,要堅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原則,進一步落實政府行為。通過科學合理規劃,優先留足教育用地?!白龊妙A測,把外來工子女入學工作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納入教育事業發展的整體規劃?!睂<抑赋觯鈦砉ぷ优芗瘏^要充分挖掘現有可利用公辦教育資源,增建、擴建和改建一批公辦學校,增加容量;在一些外來工子女較集中或預測將來可能較集中的新工業園區,規劃時要有前瞻性,留足教育用地,并同步設置新的學校,充分解決外來工子女上學難的問題,避免老工業區教育容量不足的歷史重演。在經費上,要按人均撥足教育經費。

      業內人士認為,政府應完善對隨遷子女流入較多地區以接收規模大小為基礎的補助政策,進一步加大中央對流入地政府財政支持力度。要統籌兼顧流入地城市的功能定位、產業結構布局和資源承載能力,允許各地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學生就學、升學實施辦法。同時教育部等部門在編制高校招生指標時要充分考慮隨遷子女接納人數多省份的情況,增加高校招生指標,使當地戶籍學生高校入學機會不受過多影響。

      此外,作為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要給農民工子女就近就讀以政策傾斜和教育關愛,抓好學籍管理,讓長期在當地就讀的農民工子女能享有本地學生升學等同等待遇。這樣,既可以讓農民工安心在該地工作,促進該地發展,又可能杜絕“高考移民”現象

    ?

    閱讀此文的網友還看了:

    專家同議“異地高考”:“答卷”落地還有多遠?
    異地高考方案北上廣被指敷衍
    市教育局回復“海南明年的異地高考有關政策”咨詢
    江蘇異地高考補報名結束 市區僅兩人“異地高考”
    重慶2.6萬考生只報專科 異地高考生不足千人
    異地高考時代到來 浙江省門檻較低
    江蘇24日開通異地高考網上報名系統為非蘇籍考生服務
    異地高考:高中入廣東籍 應允許異地借考
    北京今年制定"異地高考"具體實施辦法
    北京異地高考只是在京“借考” 回原籍參加錄取

    ?

    ?

    ?

    (編輯:鄭克姍)

    網友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