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海口網2月20日消息(見習記者 傅紫堃)寒假即將結束,不少家長反映,自己的小孩假期整天整夜地泡在網吧。一時間,未成年人“網絡成癮”的問題再次引發人們的關注,“該不該讓孩子上網”、“如何讓孩子健康上網”成為不少家長頭痛的難題。
????孩子“戒網”可能成新文盲
????正確引導孩子健康適度用網才是明智的
????隨著電子通訊科技的日益發達,互聯網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也改變著人們的思維和觀念。網絡是社會進步、科技發展的標志,在當前,現實意義上的“文盲”已經不再指那些目不識丁的人,而指的是那些對網絡一無所知的人。讓孩子與網絡徹底斷絕,有可能使他們變成新“文盲”。因此,讓孩子上網還是“戒網”不再是家長們應該考慮的問題,因為后者是不現實的。當前的首要問題應當是,如何引導孩子健康、綠色地上網。
????中國社科院一份關于青少年運用互聯網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青少年用戶上網目的分為實用目的、娛樂目的、網絡技術使用和信息尋求。超過50%使用率的功能有網絡游戲(62%)和聊天室(54.5%),其次是使用電子郵件(48.6%)。青少年對互聯網的需求主要是“獲得新聞”、“滿足個人愛好”、“提高學習效率”、“研究有興趣的問題”以及“結交新朋友”。
????孩子是如何戀上網絡的?
????從網絡中尋找現實中得不到的溫暖
????市民吳女士反映,自己女兒在初中階段成績一直很優秀,但在考上市重點高中之后莫名其妙迷上了上網,成績也隨之走下坡路。其實,品學兼優的孩子對“網癮”并不具有絕對的免疫力。許多孩子升上重點學校后,無法再保持之前的干勁和名次,精神上的懈怠是重要的原因。成績不好的學生也很容易“中招”:考試成績差,師長的指責導致孩子內心有很強的挫敗感,通過網絡游戲那種虛擬的“成功”尋求精神上的“回報”。
????專家指出,“網絡成癮”的孩子除自制力較弱之外,現實環境的不如意與網絡世界的巨大反差,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直接原因。人際關系不好或者家庭關系不和諧的孩子,通常在家里得不到溫暖,在網絡上得到不少人的幫助,現實和虛擬社會的反差,很容易讓孩子“躲”進網絡。此外,不少非法營業的黑網吧也是“網癮”的幫兇,有些網吧非但完全不禁止未成年人入內,甚至還主動給未成年人提供假證件號。
????怎么讓孩子健康上網?
????寓教于樂引導孩子上網
????市民王先生告訴記者,許多家長只看到互聯網帶來的消極影響,而將其“一棒打死”,這是很不合理的。
????海口一中高中部的黃老師指出,家長應當引導孩子正確使用網絡,如限定上網時長、瀏覽內容等等,盡量將網絡與孩子的學習及其他興趣聯系起來,既能夠讓孩子在繁重的學習之余身心得到放松,又能夠寓教于樂,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一味地強制“戒網”,只能讓孩子產生抵觸意識,因此,“戒網”宜“疏”不宜“堵”。
????此外,家長應當盡量避談考試,少拿孩子和別人作比較。近日,網絡上有人調侃從小到大的“宿敵”就是“××家小孩”,不少網友紛紛表示“中槍”。這從一個側面說明,家長應該給孩子一個適當寬松的生活環境,總是拿分數說事兒,處處拿別人家孩子來要求他們,很容易使孩子產生挫敗感而讓網絡的消極部分“趁虛而入”。
?
?
相關鏈接:
寒假打工族調查:用工荒逼企業盯上在校大學生
海南:寒假作業“無厘頭” 家長頻頻被“雷”
聚焦中小學生寒假補課 何以固化成“第三學期”?
牛人曬61天春節假秒殺學生寒假 網友羨慕嫉妒恨
學生寒假期望調查:睡到自然醒?自由安排時間
調查顯示:7成中小學生寒假報班 數學成必報科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