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2月20日消息 國務院新近發布的《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中有這樣一句話在社會上頗引發關注:在放假時間總量不變的情況下,地方政府可探索安排中小學放春假或秋假。雖然春秋假目前還只是一個“傳說”,但已經讓一部分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開始發愁了。昨天(19日),部分家長、校長和教育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建議:有關部門應出臺具體的配套措施,否則,春秋假孩子歇不踏實,家長跟著揪心,學校也手忙腳亂。
家長不放假孩子誰來看?
聽說將來中小學生要有春秋假了,三年級學生家長趙女士先是一喜—孩子平時課業負擔很重,增加假期的頻率,有利于孩子調整學習狀態。但很快她又高興不起來了—女兒要是真有了春秋假,誰來看她呢?
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令很多家長犯愁。由于孩子們每年寒暑假的天數遠遠多于上班族家長的假期,很多家庭在寒暑假看孩子的問題上可謂絞盡腦汁:有的干脆將孩子“寄養”在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家;老人幫不上忙的,就給孩子報一個接一個的培訓班打發時光;實在沒辦法的,只能在單位領導和同事的側目中天天帶著孩子上班。
對有可能出現的春秋假,網友“寶寶的圍脖”直言不諱,“光孩子放了,不是給家長找事嗎?只有家長能和孩子一起放假才能解決問題。”網友“kitty的貓奴”也認為,孩子放假而家長不放,沒有意義。
綱要中說得很明確,春秋假是“在放假時間總量不變的情況下”產生的,其實就是把中小學生原來的一年兩次假變為一年四次假,增加了放假的頻次。對此,有家長無奈地表示,如果真有春秋假,自己只能給孩子報更多的社會培訓班,一方面是為了不讓孩子在家“傻玩”,另一方面也可以解決看護的問題。
學校教學計劃會不會亂?
多位中小學校長對記者表示,目前還未真正“看明白”春秋假與現有寒暑假的關系,只是感覺這項規定“牽一發而動全身”,特別是學校沿用了多年的教學安排可能會被打亂。有校長呼吁:有關部門應出臺具體細則和教學指導意見,否則,學校實施起來有難度。
北京二中校長鈕小樺介紹,現有的中高考復習、常規教育活動等已形成固定節奏,如果學生放假頻次調整,學校課時、教學計劃、學校活動都要跟著相應變化。“這種調整涉及學校內外的方方面面,而且,新的相對零散的假期如何與現有的節假日整合,也需要進行進一步論證和研究。”
據了解,本市現有的中小學課時安排及假期安排,都是與現行的中小學課程教學計劃實施密切相關的。在現行中小學課程教學計劃沒有變動的情況下,既要保證“開足開齊課程”,又要讓學生實現多個假期,必然會對學校的教學安排和教師的教學提出新的挑戰。
春秋假只是“聽上去很美”?
對于中小學放春秋假這一新探索,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桑錦龍認為,這對于我國教育系統長期以來實施的寒暑假制度具有創新意義。但是,好事如何辦好,如何在尊重教育規律的基礎上落實好,仍然有一些問題需要仔細研究。
他說,學校假期與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一樣,是教育活動的重要環節之一,對于學生休養生息、增加社會閱歷和實踐知識、了解國情市情等都具有意義。但目前假期的教育價值被挖掘得不夠,假期中許多孩子處于“放養”狀態,基本是在電視的陪伴下度過的,甚至還出現了一些安全事故。這說明,當前我國許多公共文化教育設施建設和相關制度建設還很滯后,要實施中小學多個假期,這些方面的建設和工作需要加強。
此外,實施多個假期,還必須考慮對學生家長的影響。對于許多中青年父母來說,學校是照顧未成年子女的最好場所。如果父母沒有相應的假期,這種安排勢必會給家長增添負擔。“千萬不要把多個假期的制度安排,變成營利性社會培訓機構的另一個利好消息。”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保證中小學生在春假、秋假中得到休整,需要帶薪休假制度早日實施,這樣他們才可能和父母一起享受假期。否則,春秋假只是“聽上去很美”。在他看來,比放春假、秋假更現實的,其實是把學校組織的春游、秋游搞好。近年來,傳統的學校春游、秋游日漸式微,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依法治教的辦學環境,學校擔心組織出游出現安全事故。如果不解決這一問題,學生的休閑是難以得到保障的。(記者賈曉燕 駱倩雯 王維維)
?
?
相關鏈接:
海南中小學幼兒園收費須公示 杜絕教育亂收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