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藝考來臨時,近段時間,各地藝術考試大戰硝煙再起。昨天下午2時,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初試榜單公布。據了解,2013年報考中戲的考生共有23000余人,其中表演系共9700余人報名,而今年表演系只招收50人。南方日報記者隨機調查了一些學生發現,其實他們并不像老師們想象得那樣,什么都不懂就來做明星夢。絕大多數人都表示,他們是“真對表演這種藝術感興趣”。但其中有些人,還真是“非中戲北電不考”。與這股“藝考熱”相對的是,專家們也在提醒,每年大量的藝術畢業生就業并不理想,不少藝術院校畢業生不得不轉行,在幾年后離場。
■考生縮影
典型一:夢想派
“群眾演員”拼出頭
19日一大早,記者前往位于北京東城區的南鑼鼓巷,中戲門口站了幾十個在外等候的家長,這些家長從早上8點開始在寒風中一站就是三四個小時。由于采取了網上報名和設立外省市考點,校園內并未出現人山人海的場面。
來自河北邯鄲的丁同學參加中戲表演系考試的時間在當天下午1點,但他上午9點就到了校門口。這位20歲的男孩是獨自一人來赴考的,此次北京之行只帶了兩百多元錢,與一些考生轉戰多所學校參加考試不同的是,他只報了中戲表演系一個專業,“原本我也想報考北電表演系的,但還是放棄了。我身上只剩下120元錢,交完報名費就回不了邯鄲了。”小丁說,在很小的時候,他就喜歡對著鏡子模仿各種角色,高中時選擇了藝術類文科,他說這是他無悔的選擇。由于家境清貧,他從小到大從未接受過專業訓練,無論朗誦、京劇、相聲都是自學的。這也意味著他毫不了解怎樣才能符合主考官的口味,這讓他很緊張。此前,小丁利用寒暑假來過北京十幾次,目的地均是北京電影制片廠門口,談及當群眾演員的日子他有些興奮。“最開始我很拘謹,每到有戲頭來選角色時,結果都被蜂擁到戲頭面前的老頭老太太搶了先,后來我也學會了‘往前沖’。其實苦點累點對我來說都沒什么,只要能進中戲,專科就行,因為我的文化課成績確實不太好。”
盡管小丁強調自己不追星,但他仍沒有掩飾自己對《憨豆先生》主角羅溫·艾金森的喜愛,他指著臉上被藥膏遮蓋的青春痘說:“我成不了偶像派演員,但希望成為喜劇演員。日后我想開一個話劇場,掙很多錢后做慈善。”
典型二:執著派
“博愛女”報15所學校
“只要想從事表演行業的,沒有人希望自己將來很平庸。”20日下午,來自山東濱州的程同學拉著行李箱站在中戲門口等待表演系初試結果的公布,“我希望能成為黃曉明那樣的演員”。
20日下午4時許,北京電影學院門口。安徽女孩徐晨宇終于在北電報名截止時間之前趕到了現場,接受記者采訪時她正在整理隨身攜帶的報名資料,行李箱和背包放在身旁。她剛從中戲放榜現場過來,聊起沒有通過表演系初試時,她有些沮喪。“參加中戲考試時,我剛從濟南來,拉著箱子飛奔過去趕上最后一場,考場里只有4個考生。這多少影響了我的發揮。”
徐晨宇一臉疲憊,她已連續多天沒睡個安穩覺了。“我一共報考了15所學校的20余個專業,以表演系為主,自大年初五就開始了杭州、南京、濟南等地來回跑。說到花費,我已經難以計算了。此前在上海參加了半年的藝考培訓,僅學費就19800元。這幾天的考試,吃住倒是可以節省,花費最多的就是路費。我都不敢算我花了多少錢,心里發毛。”
“初中時我就喜歡表演,表演對我來說最大的魅力,不在于想要有多大名氣,明星畢竟是少數,而是讓我體驗不同的故事,感受不同的人生經歷。今年我報了很多學校,不至于一所也考不上。我也注意到很多考生非中戲、北電等學校不進,但假如我能考上哪怕一所也要去讀。”徐晨宇說。
■家長態度
尊重孩子選擇,但成本太高
“現在等于說滿足孩子現實的喜好以及夢想。誰也不可能學了就是大導演。”中戲旁的一家港式奶茶店里,一位陪女兒來考中戲導演系的家長說道。這段時間,該奶茶店時常聚集著在此取暖并且交流藝考經驗的考生、家長。記者在采訪中注意到,大部分考生家長對孩子的選擇持較為溫和理性的態度。
王東來自河南鄭州,他的女兒報考了不下六七所藝術院校,所報專業基本圍繞導演、戲劇文學等方面,四處趕考導致女兒第一次模擬考試也錯過了。“她在鄭州一所重點高中上學,文化課成績中游偏上,兩年前她想學藝術時我是很反對的。因為她憑借文化課也能考上大學,而且上藝術學校的花費基本是‘燒錢’,就業面也窄。但看她對電影確實感興趣,每周起碼去電影院看兩場電影,既然孩子有這方面愛好,當父母的沒有理由不支持。”王東同樣注意到藝術類專業就業的局限性。“我提醒女兒,不是說一畢業就能成導演的,墊底的人更多。她也打算大學畢業后先找能掙錢的工作,有積累后再考慮圓她導演的夢。”
也有家長希望孩子通過藝考來“曲線救國”。“我女兒從小學習舞蹈,到高中時因為文化成績一般,考大學有些懸,便動了學藝術的念頭。藝考過了,能幫女兒考大學上個‘雙保險’。”在中戲門口等候孩子考導演系的父親黃偉雄向記者表示。與此同時,考生家長黃泰則直言“明星效應”對孩子的影響很深:“明星效應太可怕了,我們的孩子本來不想干表演這行,誰知道找人培訓后,孩子就說:‘藝考得讓我考啊,萬一考上了呢。’”
對于受訪的考生家長來說,“藝考成本”是個讓其感慨頗深的話題。動輒過萬的學費,在藝考之路上是大部分家長不可避免的“投資”。黃偉雄舉例說,他女兒僅僅前往上海接受藝考沖刺培訓,學費就花了三四萬元,此次來京他特地請了年假全程陪同女兒。王東告訴記者,他們來北京僅1周便花費了近萬元,“天下父母心,既然支持了就不能心疼這些錢。”
短評:
藝考磨練
還有很長
不管有多少人覺得應該降溫,藝考這幾年都熱到燙手。而且從現在的趨勢來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依然會保持高燒狀態。
不管有多少專家指責所謂的明星效應,我們依然覺得,這么多學生參加藝考,并不僅僅是娛樂產業發展的原因,而更透露出教育及培訓環節中的一些問題——哪所小學周圍沒有幾個藝術培訓機構?不光在北京上海廣州,很多地方都是這樣。沒有音樂美術技巧傍身,很多小朋友在學校里往往被認為沒有特長。從小就開始培養“藝術天賦”,上到高中覺得正常途徑未必能上大學,對文化課要求相對較低的藝術類院校,自然成了這些孩子們的另一條途徑:好歹也是所大學——國家承認的學歷。
我們的調查也印證了這一點,盡管圍在中戲和北電的大多號稱自己對表演實在感興趣,但這些年來畢業的學生的確也有近九成因為各種原因而改行。真對表演如此熱愛?再過十年看看有多少人還在這個圈子里就是了。“明星班主任”崔新琴說得好,一開始就有機會成名的人,幾率實在太少,而她的學生之所以很多人現在都成了明星,就是因為他們有毅力,能堅持。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對于演員來說,北電、中戲這樣的藝術專業學校的求學經歷,不過是一種入門,真正要成為表演大師,都是長時間磨練的結果。而這種磨練,自然也包括來自學業和生活的寂寞和煎熬。(鄭照魁)
?
閱讀此文的網友還看了:
我要成名!先過藝考?
揭秘各地藝考后臺景象:女生換衣常被偷拍 頻頻走光
青島藝考報名 美女帥哥云集(圖)
再考生回顧兩年藝考路:聽起來很美 走起來很苦
教育部欲推藝考新政 部分高校向文化成績更優者傾斜
揭秘藝考現場的酸甜苦辣
家長成藝考“代報族” 陪考耗時1月花錢數萬
?
(編輯:鄭克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