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積分入學新政發布 積分實現鎮街互認
昨日,東莞市教育局發布《2013年東莞市義務教育階段新莞人子女積分制入學積分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影響新莞人子女積分入學的兩項主要指標是父母的學歷、職稱的高低,只有初中以及以上學歷的父母才有積分,高學歷、高職稱的積分多,低學歷、低職稱的積分少,而無學歷、無職稱的人則沒有積分。
亮點:各鎮街可互認積分
昨日東莞市教育局公布的《方案》有不少亮點,各鎮街可以積分互認。《方案》規定,已通過積分制被公辦學校錄取的新莞人子女,因其父母服務地變化需要轉學到其他鎮街公辦學校的,可以憑其在原鎮街申請時核定的積分,向轉入地教育部門提出非起始年級插班申請。轉入地教育部門根據當年非起始年級提供的學位數以及申請人的積分,從高分到低分進行錄取。實行積分互認,無需重新提交積分材料。
積分入學:
主要靠父母學歷、職稱
不過,頗具爭議的是,新莞人子女入學最主要的兩項指標是其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職業資格、專業技術職稱的高低,高學歷、高職稱的積分多,低學歷、低職稱的積分少,而無學歷、無職稱的人就沒有積分。按照《方案》,初中學歷有15分積分,高中、中職有40分積分,大專和高級技能學生畢業生有60分積分,本科和技師學院畢業生有80分積分,研究生及以上學歷有100積分。同樣,職業資格和職稱也是拉大分值的指標。初級工10分,中級工30分,高級工、初級職稱50分,技師、中級職稱70分,高級技師、高級職稱100分,取得國家行業注冊執業資格也有50分積分。
而在東莞服務年限、在莞參保年限、在莞居住時間等指標的分數較少。例如,《方案》規定工作3年以內的,每滿1年積1分,每繳納1個險種每滿1年1.5分。
對于《方案》,有市民表示不合理。在虎門打工的陳先生說,外來工一般學歷不高,如果有本科學歷和住房,都可以成為本地市民了,子女何需靠積分入學?
回應
資源有限 不存在歧視
知名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學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依照父母學歷高低來決定孩子入學涉嫌歧視,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不應該成為子女入學的重要指標。他建議,如果非要設置門檻,應按照學生的求學年限等情況來綜合考慮。
對此,東莞市相關負責人表示,《方案》各項積分的分值由市各個部門提議制定的。該名負責人表示《方案》“不存在歧視”。“《方案》是按照東莞對人才需求的考慮制定的。東莞不能滿足所有新莞子女的教育需求,只能先解決東莞比較需要的人。”
該名負責人表示,總體是盡量解決所有新莞人的子女教育問題,但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優先解決,學歷、職稱高的新莞人。對于學歷低但有技能的新莞人,該名負責人建議,也可以通過企業人才入學的辦法解決。據介紹,納稅額大的企業,相關部門會通過派發入學指標給他們。
?
?
?
相關鏈接:
日本入學題考倒人"為啥哆啦A夢不被認為是生物"
2013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數學一試題答案(完整版)
“史上最嚴”研究生入學考試昨日開考(組圖)
從自閉癥兒童入學審視教育公平
海口:男童眼睛磕到鐵架 幼兒園討說法未果被拒入學
家長兩難:就近入學還是花錢擠進名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