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2月24日電(趙婀娜、劉岱)在日前舉行的第二場新春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稱已于1月12日啟動2012年度“2011協同創新中心”的認定工作,首批“協同創新中心”的認定將秉持寧缺毋濫的原則;同時,“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也將啟動。
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2011計劃”)是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繼211、985之后第三個體現國家意志的戰略性計劃,于2012年5月7日正式啟動。該計劃以人才、學科、科研三位一體創新能力提升為核心任務,通過構建面向科學前沿、文化傳承創新、行業產業以及區域發展重大需求的四類協同創新模式,深化高校的機制體制改革,轉變高校創新方式。
“2011計劃”啟動實施半年多來,已有300余所高校按照“2011計劃”的要求開展了不同形式的協同創新,150所高校成立了協同創新中心。2/3以上的中科院研究所、60%的行業骨干研究院所以不同方式參與到高校協同創新中心組建當中。
“2011協同創新中心”認定工作是指通過公開、公正、公平的專家遴選方式,在高校前期充分培育組建并取得實質性成效的基礎上,將其中具有較高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國際影響的一批單位認定為“2011協同創新中心”,以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據悉,2012年度的“協同創新中心”認定工作已經收到89所中央直屬高校和31個省市自治區推薦的167項申請。認定初審工作遵循“集中研討、獨立評審、隨機配送、比例限定”的方式,共邀請包括政府部門、高校、科研院所、行業產業協會及骨干企業的專家學者共175人參加評審,最后確定了35家協同創新中心進入復評答辯。
發布會上還透露,“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將啟動并力爭到2020年使西部高等教育總體水平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張大良在發布會上介紹,近5年來,我國西部地區高等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12年西部地區12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高校本專科在校生和在學研究生達到651.5萬人和36萬人,較2007年分別增長40.29%和44.93%;西部地區2011年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費均超過9000元,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008年,西藏大學、青海大學、寧夏大學、石河子大學進入“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行列,實現國家重點學科“零”的突破,目前西部地區已經擁有“211工程”高校25所、國家重點學科264個。在近5年的“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項目中,西部高校也累計有7個項目入選。
(編輯:鄭克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