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學生 “貴了也不能買少”
昨前兩天,記者在廣州購書中心、北京路新華書店和科技書店內看到,盡管教輔書擺在了最顯眼的位置,但徘徊尋書的家長和學生依然擠滿了教輔書專區。
在北京路新華書店,家住芳村的劉先生帶上老花鏡,手拿一張書單復印件,在高中書架前來回尋找。“我在找《新課標高中古詩文一看通》,老師指定要全班購買的。”劉先生告訴記者,昨晚一家三口在芳村一書店已一口氣花430元買了17本教輔書。此外,為求一本“指定教輔”,全家分頭行動奔走市內多家書店:自己來這家新華書店“碰碰運氣”,而母女倆則在天河購書中心搜尋。劉先生笑稱,開學等于開跑,教輔書就是“裝備”,“貴了也不能買少”。
有“書單”的苦于尋覓,沒“書單”的更愁如何挑選。“老師要求我們買書,卻沒有提供詳細的書單。”來自天河的初三學生吳嘉俊坦言,面對種類繁雜的教輔書,他不知從何選起。然而,沒有“書單”的學生只有少數,更多的家長和學生在老師的指引下挑書目。記者隨機做了一個小調查,在受訪的30名家長和學生中,表示自選“添置”1—2本教輔書的不到兩成,3—5本的約占三成,而買5本以上的則超過五成。更有初中生表示,每學期必買《全解》和《黃岡兵法》的全套,九科共18冊,薄弱科目還會再補充一兩本題集。
據記者多方了解得知,自義務教育“一費制”實行后,如今在廣州的公辦初中和小學里,教輔書都由老師統一開清單建議學生自行購買。而在高中和一些民辦初中里,每科一般會在發新書時,配有一兩本教輔資料。此外,科任老師會根據實際需要推薦一兩本參考書給學生,讓其自行購買。但鑒于個別書目難以在市面上找到,而且零售價格較高,不少有需要的學生會自愿報名,由班長在老師的幫助下統一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