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健是深圳大學一名大學英語老師,性格耿直的他日前往深圳大學校長郵箱發了一篇公開信,反映在公共英語課中教師常態化一學期教近400個學生,存在的一個師生比嚴重失衡現象。昨日,@深大南區等深大校園知名微博轉載了章老師的文章全文,文中所述事實引起了無數師生的轉發和感慨。
昨日下午,記者聯系上了章健老師和深大外國語學院。記者了解到,章健老師文中所述內容基本屬實,而嚴重失衡的師生比狀態下,勢必影響到高等教育質量,學院領導稱目前這個問題在國內高校普遍存在,受困于教師編制、課室有限等客觀原因,目前還很難得到根本解決。
深大老師獻言校長: 師生比嚴重失衡
“李校長:我不知道您有沒有考慮過教師群體中的勞逸不均、師生比嚴重失衡的現象。這個情況,在深圳大學已經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章健在給深大校長李清泉的公開信中寫道。章健給信件標題為《 迫使公英教師常態化教400人/學期,對老師和學生均是一種侮辱》。在文中,章健老師指出:深大一線的大學英語教學部的老師,在沒有配置助教的情況下,常態化地教授5個班次(10學時)/學期,每周面對的學生人數,高達250~400人。一個老師一個學期教400個學生,既不科學,也不合理!
“我每學期5個班300人,僅布置一篇作文,每篇作業閱讀并撰寫評語,即便就給五六分鐘/人,都是一次30個小時的工作量。而實現‘全程緊張’,至少需要3~4次作業。”章健在文中這樣描述自己的工作情況。
曾留學美國的章健認為,教育質量,是最講究人力投入的。但是,深大師生比(1:22.5)已經極不正常。以每個老師負責22.5個學生20個學分的功課量計算,這已經是美國一流大學的3倍左右。而且,美國大學雇用了大量的研究生做助教,實際的人力投入,是深大的5~6倍。
優質的教學,講求全程緊張。但是,深大畸形的師生比,使得像樣的大學英語教育,幾乎不可能。“深圳大學擴招10年,學生人數增長3~4倍。而我們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幾十年來非常單一陳舊,我們這點人手(67人)只增加了1倍不到,根本無力給兩個年級、30000多名學生連續兩年提供優質的英語技能課程。”章健發文懇請校長重視大學英語教學部的課程改革。
章健:高校育人不能流水線
“章老師的課嚴肅活潑,有自己的風格,并不拘泥于教材,所以他的課很難選上。”昨日,一名深大學生告訴記者。記者了解到,章健曾經留學美國碩士畢業,還曾經到日本進修,2011年再度獲得香港中文大學比較史碩士,是一名年輕的海歸派學者。
章老師昨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自己從2006年起就開始呼吁學校改革大學英語的課程體系,這兩年更是全力呼吁寧可保質、不可保量,但是,毫無效果。
章健介紹,目前,師生比畸形問題隨著擴招越來越嚴重,勢必影響教育質量。以章健所教的大學英語為例,本來一學期占4個學分,常理應該是老師面授四節課,可是由于教師短缺和教室也短缺,目前英語老師一周只面授兩節課,而另外兩節課則放到網絡聽力課室上,雖然現場有一名老師指導,“但基本是放水式教學”。
章健認為,”我們不能再搞流水線式的作業,要搞像模像樣的高等教育作業。這個問題,總需要有一個人站出來,提醒人們注意”。章健認為,要解決師資短缺問題也很簡單,就是效仿香港等高校,壓縮學制,不需要那么多學分,讓學生更為開放式地學習。
深大外語學院:
這是擴招高校的普遍問題 一時無法解決
昨日,深圳大學外國語學院蔣院長接受了記者采訪。蔣院長介紹,章健提出的問題客觀存在,這是一個擴招高校存在的普遍問題。深大一名普通大英老師每周教8至10節課,要面對400名左右學生。不過,針對這種情況,學校已經在努力采取很多應對措施,如網絡聽力授課教室的使用,英語成績好的同學可以申請免修降低授課學生量等。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學校還特意成立了課程組,加強網絡后臺管理。但是 總體要降低老師的授課學生量目前還很難解決,目前老師編制有限,擴編又是件很復雜的事情。(記者 肖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