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晚報記者 陳元才/繪
??? 海口網4月10日消息(見習記者 胡曉航)近日,微博上一標題為“只想證明14歲的愛情不是叛逆”的帖子引來眾多網友留言,其中不乏“00后”的孩子對此大呼“感動”“支持”。“學生情侶”在現實生活中屢見不鮮,而他們口中期許“過早遇對了人”的戀情,卻讓家長談愛色變。
????希望家長不要先入為主
????正值放學,百匯城附近逛街人潮明顯多了起來。幾對身穿校服的情侶穿行其間,手挽手尤為明顯。行近一看,這些只有十幾歲的孩子略顯稚嫩,行為舉止卻跟街上的情侶并無區別。其中一名男孩一直湊在女孩耳邊說著什么,動作十分親昵。而這其間有不少學生也看到這一幕,卻顯得見怪不怪。
????“反正‘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這個年紀交往很正常,誰不是從這個年紀過來的。”采訪中,一名年輕的男生表示,校園情侶的感情波動大,應該理性看待,不能稱之為早戀。“只是談朋友,家長、老師都不應該太過緊張。”記者隨機采訪幾名路過的學生,他們表示,現在一跟異性同學接觸頻繁,家長就“談愛色變”,“我都長大了,做什么事都有自己的想法,希望家長和老師不要先入為主,把事情看得這么嚴重。”
????早戀耽誤了學業誰負責
????“現在的孩子會效仿影視劇談情感,卻不能很好地辨別自己的行為是否跟年齡相符。我實在擔心孩子因此耽誤了學業,又荒廢了時間。”家長陳女士明顯感到憂慮。
????“女兒今年剛轉到現在這個班級,就有男生天天給她發短信。硬要沒收手機吧,又怕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可不阻止他們難道要任其發展?”陳女士憂慮的來源正是越來越不愿意跟她說心里話的女兒,還有女兒日漸增多的手機短信。陳女士說,有一次偷偷查看女兒的手機內容竟有數條不符合她年齡的曖昧內容。“現在小孩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一打開電視、電腦,到處都是愛情劇,甚至‘吻戲’什么的孩子看了都見怪不怪。他們這么輕易接觸到這些內容,難免會效仿。可引發早戀耽誤了學業誰來負責呢,不是耽誤自己嗎?”
????對陳女士擔憂孩子“早戀”的問題,有家長認為應該正確對待孩子青春期的狀態。“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孩子也希望在遇到問題時,與家長溝通尋求解決的辦法。”家長張女士說,與其談愛色變,還不如告訴孩子愛情是什么。“我會告訴孩子對異性有好感不是愛情,他們現在正處于人生起步的階段,要在談愛前先懂得為自己為他人負責。”
????禁止非良策,把握成長最重要
????“早戀是孩子對感情過分的美化,家長和老師的正確引導很關鍵。‘禁止并非良策,把握成長才是上策’,家庭教育要和課堂教育多方配合。”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海南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張開基說,很多父母由于工作忙,疏忽了對孩子情感方面的引導。而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旦感覺到孤獨寂寞后,會從心理萌芽時期對異性有所好奇、好感后,轉為從心理上對其尋找依托。“這就是常人所講的‘早戀’。從心理學上講,早戀應該稱為男女之間初步的愛慕之情。而家長的強烈反對會導致孩子內在的抵觸情緒,這就稱為‘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家長越反對,孩子越要得到。”
????張開基建議,家長要冷靜正確地看待這個問題。首先要正確看待孩子的感情問題:從正面來看這標志著孩子逐漸走向成熟;同時父母也要學會轉換觀念,引導孩子認識到中學時代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另外,父母還應該跟孩子講青春期的生理現象,同時把自己的擔憂底線明確告訴給孩子。“比如告訴孩子,感情是要負責任的,尤其是女孩子要有自我保護意識,在愛別人之前,更應該自愛。”
????張開基強調,當家長發現孩子有早戀的傾向時不要一味地指責孩子,而應告訴孩子,青春期只是一個短暫的過程,將來還要走向大學,走向社會。引導孩子對同學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告訴他們正確地處理好學習和感情的關系很有必要。
????
?
相關鏈接:
初一談戀愛初二就輟學 一個早戀少女內心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