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5月15日消息(記者?吳丹丹)說起微博,人們已不覺陌生。在這個自媒體時代,微博作為一種高效的信息傳播工具,已經迅速進入人們的生活,并且占據了很大一部分。然而,就如網民向低齡化發展一般,微博使用者也越發“年輕”。當分辨是非能力不夠強的小學生進入信息爆炸的微博時代,會造成何種后果?
小學生:同學圈子共同娛樂
有關報道顯示,目前部分省市小學生中玩微博的人數已占了一部分比例。然而在海口,已開通微博的小學生只是少數。記者隨機走訪了海口部分小學。在秀英區東山鎮,幾乎沒有使用微博的小學生;海口市區內小學則有部分微博使用者,而且均以高年級小學生為主。低年級小學生或許懂得上網玩游戲、上QQ,但幾乎沒接觸過微博。
小志(化名)是海口某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他說自己玩微博是因為同學邀請的。“微博上有很多笑話段子,還有游戲資訊,我們班男同學會在一起討論并相互轉發,挺好玩的!”而在問起會選擇哪種微博平臺時,小志的回答是騰訊:“因為都有QQ,鼠標一點就開通微博了,特別方便。”至于新浪微博,小志表示班里有其他同學在用,不過他覺得兩者沒什么區別。“都差不多,只要關注的內容好玩就行!”
家長:不贊同不支持
家住瓊山區的周女士有個上五年級的女兒,據她觀察,女兒沒有使用微博的跡象。“至少我平時沒見過她玩,一般就是上QQ和同學聊天。”她說道,“當然,如果我一進房間她就關掉微博頁面也有可能。”
與周女士同住一小區的鄭先生說,從家長的角度,他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在如此小的時候就使用微博:“微博上信息太雜、太亂,大人都會覺得眼花繚亂,更何況是小孩子。現在學習任務那么重,刷微博會浪費時間。”
老師:正確引導是關鍵
記者就小學生開微博一事采訪了海口市十一小的毛老師。毛老師是市十一小四年級的語文老師,據她反映,她班上的同學并未使用微博,一般只是上網玩游戲和聊天。“可能學校六年級的同學會開微博,但就算有應該也是少數。”
毛老師說,網絡是把雙刃劍,微博也一樣,學生是否能正確使用全看老師及家長能否正確引導。通過微博的確可以獲取大量信息,但小學生心智發育尚未成熟,好奇心很重,同時分辨是非能力不高,很容易迷失在微博里。“我本人是不太贊成小學生開微博的。微博上負面信息很多,很容易影響孩子的價值觀,不利于他們的成長。如果發現班里有學生沉迷微博,我會進行勸說。”
目前,部分家長會以陌生人的方式關注自己孩子的微博,毛老師認為,方式是可取的。“能隨時關注孩子思想動態,幫助孩子過濾信息,發現不健康的苗頭。在孩子出現嚴重逆反行為的早期,家長可以果斷禁止,并且及時引導。”
記者手記
采訪過程中,絕大部分家長及老師都反對小學生玩微博,反對理由幾乎一致:怕孩子迷失于形形色色的信息中。這毋庸置疑,面對毫無防御力的小學生,教育者的確應更好地帶領孩子探索這個世界。不允許小學生玩微博,正是一種對他們的保護方式。然而,家長和老師切忌用簡單而粗暴的方式阻止。盡管年少,但高年級小學生已能進行初步的情感判斷。禁止過于絕對,也許會引發孩子嚴重的不滿,有百害而無一利。
微博,的確是獲取信息的一種方式,但絕不是惟一途徑。對好奇心旺盛的小學生而言,家長完全可以用其他方法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從另一個角度看,也許單調苦悶的學習生活,正是將小學生推向微博的“幕后黑手”。帶孩子去野外放風,買三兩兒童讀物,抑或是培養孩子對音樂、美術等的興趣,讓這些活動占滿小學生的課余時間,或許他們就不需要從微博中尋找充實。
通過具體行動關愛小學生,用豐富的現實填滿他們內心的空虛,這才是所有家長及老師應該做的事。
?
?
相關鏈接:
?
農村孩子學英語教材、老師難兩全 城里教材可
“天貓假奶粉”曝光 家長稱孩子喝后便秘
不能讓孩子只學會考試 應將愛的教育融入課堂
做好孩子第一任老師你夠格嗎?
國際不打小孩日:看外國家長如何教育不聽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