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變幻莫測,歷來成為人類探究的神秘之地。深海生態系統有幾種類型,以什么為食物,哪些地方生物繁榮,哪些地方生物罕至?7月25日,在“蛟龍”大學課上,“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中國大洋第31航次)二三航段首席科學家、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王春生回答了上述問題。
“深海底棲生物分為巨型底棲動物、大型底棲動物、小型底棲動物和微型底棲生物4類。一般認為,大于2厘米的底棲生物屬于巨型底棲生(動)物;生活于沉物表面和底內的,被0.22微米濾膜存留的所有單胞原核和真核生物屬于微型底棲生物。”王春生的介紹令所有人都感到驚訝,學員們紛紛議論道:“大于2厘米就算是巨型底棲生物了?”“0.22微米怎么能看見?”
“深海生態系統分為深海海盆生態系統、深海熱泉生態系統、冷泉生態系統、海山生態系統和海溝生態系統5個類型。我們即將到達的作業區屬于深海海盆地形,水深較大。這里生物的食物來自海洋上層一些生物的尸體和糞便,當食物到達海盆中時數量已經非常少了,因此這里的生物量極低,被譽為海洋中的‘沙漠’。而生物量最大的是深海熱泉生態系統,被譽為海洋中的‘綠洲’。海底熱泉和化能合成生態系統的發現是20世紀生命科學和地球科學領域的重大發現之一。通常在熱液口,群落生物量和密度都很高,每年每平方米是20公斤~30公斤,通常是其它深海環境的500倍~1000倍。”
王春生一邊講,一邊打開圖片,讓大家欣賞。深海盆地巨型底棲動物中的原生動物、海綿動物、??⑺!⑸汉鳌⒄卖~、蝦、海星、海參、海膽、海百合、魚,深海熱泉生態系統的蛤、蟹、貽貝、管棲蠕蟲、海葵、章魚……不同類型的海洋小生靈形態各異、千姿百態、色彩艷麗、可愛動人。
“我有個疑問,萬一發現了新的、人類從來沒有記錄過的生物,根據什么來命名呢?”“這些地方的生物,哪些可以食用,哪些不能食用?”“人們不斷地去發現生物,最終的意義是什么?”課畢,大家紛紛提問。
“發現新生物通常有下列幾種命名方式,一是以發現地的地名命名,二是根據其特征命名,三是以發現者的名字命名?!蓖醮荷f,“發現生物的意義首先在于發現世界、認識世界,并不斷地研究其對于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
?
?
相關鏈接:
蛟龍號母船設備老化突發故障 船員高溫下搶修
揭秘蛟龍號基線定位系統:大深度誤差不超過1米
蛟龍號海底作業:首抓好動蜘蛛蟹 機械臂輕抖海泥
“蛟龍”號在南海“蛟龍海山”下潛
蛟龍號返廈門錨地避風 后續作業計劃視海況而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