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老師都從縣城來
被學生們喊成媽媽
45歲的付紹瓊和54歲的付敏玲兩位女老師包攬了該校從學前教育到一年級的全部教學任務。
幾年前,這兩位老師都曾在柳林小學任教。柳林小學撤銷后,兩位老師都被調往其他學校。她們的家,都住在大悟縣城,每天要坐車到陽平鎮,再走半小時的山路來到學校。
昨日,記者在該校采訪時,在付紹瓊老師的包里,看到一盒方便面。她告訴記者,由于學校沒有開火,她們都是早上帶好中午的午餐。“要么是方便面,要么是饅頭,將就著對付一頓,晚上回家再吃。”
重返柳林小學,條件很差,而且只有4名學生,很難出什么成績。可兩位老師都是主動申請調回這里的。“我們以前都在這里工作過,對這里的村民和學生有著深厚的感情。”付敏玲老師告訴記者,聽到柳林小學恢復的消息后,二人都十分高興,主動要求申請回來。
工資很低,食宿自理,每天還要坐8塊錢的車……但兩位老師都沒有怨言。“這里的孩子都很可憐,爸媽不在身邊。有時候孩子想媽媽了,就叫我媽媽;想奶奶了,就叫我奶奶,我都答應。”說到這里,付敏玲老師再也沒忍住滿眼的淚水。
村里婆婆十分感激
義務幫學校挑水
今年60歲的段婆婆,是學生余博文的奶奶。記者來到柳林小學時,她剛送孫子來學校,還沒有回去。
“孫子很懂事,爸媽到北京打工了,很多年都沒有回來。”段婆婆說,靠著她和老頭子每天砍點柴火賣,根本上不起學。“到城關讀書,每年要幾百塊錢,還要租房子。”
孫子很懂事,這讓段婆婆很欣慰。“有時候賣零食的小販來了,孫子就會問我,‘奶奶您的柴火賣了沒?’我說沒有,他就自言自語地說,‘那吃不成了’,然后就進屋了。”
眼看著孫子4歲了,該上幼兒園了。段婆婆急在心里。聽到柳林教學點恢復的消息,她趕緊把孫子送過來了。
學校完全免費,兩位老師從城里來到學校教自己的孫子,這讓段婆婆十分感激,每次送完孩子之后,她都會看看學校有什么需要她做的。
付敏玲老師告訴記者,學校沒有自來水,附近也沒有井。每次段婆婆送孫子來學校時,都會挑兩桶水過來。
教育部門:“孩子有學上”更重要
9月13日,陽平鎮領導和陽平學區的負責人來到柳林小學,慰問6名師生。陽平學區的宗主任告訴記者,雖然學校只有4名學生,并不符合資源整合的原則,但是讓孩子有學可上更加重要。“來這里上學的孩子,家里條件都很困難,所以在柳林小學,不存在任何形式的收費。”
盡管如此,宗主任還覺得對不住孩子們。“現在學校還有困難,不能解決孩子的吃飯問題。”宗主任說,每天中午,孩子的爺爺奶奶都要走半個小時的山路來給孩子送飯,農忙的時候,就耽誤了家里的事。他表示,下一步,陽平鎮將進一步通過資源整合、師資保障、科學管理等手段,盡力改善邊遠山區教學點的辦學條件。
宗主任還告訴記者,現在已有不少村民到柳林小學咨詢孩子上學的事,“或許明年,這所‘袖珍小學’就會擴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