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在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考點,考生走出考場。鄒麟 攝
?
2014年度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考試錄用公務員筆試于昨日舉行。全國共有152萬人通過此次國考報名資格審查,最熱崗位競爭比達7192∶1。據國家公務員局考試錄用司副司長彭忠寶介紹,本次“國考”實際走入考場的考生為111.95萬人,40余萬人棄考,約占報考人數的三成。
現象 近三年棄考者一年比一年多
在北京西城外國語學??键c,一位自稱是“考碗族”的年輕女孩兒王媛告訴記者,這是她第二次參加“國考”。“有人把國考當做另一種職業可能,我更愿意把公務員當做唯一的職業選擇。”王媛說。但是和她一塊報考的姐妹就決定不來參加考試,因為“工作忙,沒時間復習,更沒信心參考”。
小王是北京大學的一名應屆研究生。今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通告出來后,他立即就去網上系統報了名,報考單位為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不過隨著各地方政府紛紛來北大招收選調生,他的心動了,“考選調生更加容易,并且是后備干部,升遷更快。”經過再三考慮,他最終決定:放棄公務員考試,轉而報名廣西、貴州的選調生項目。記者了解到,同樣的公務員身份,更加靈活的選拔方式,更快的升遷,成為很多人“棄國考走選調”的重要原因。
彭忠寶表示,根據往年的數據,“國考”筆試棄考現象并非鮮見。2013年度國考,報考人數150萬,而實際參考考生為111.7萬,棄考人數逾38萬;2012年度“國考”報名人數為133萬,最終37萬人棄考。從這三年的走勢來看,棄考者一年比一年多。
探因 公務員“鐵飯碗”硬度受削弱
雖然此前幾屆也有不算低的棄考人數,但此次棄考是在將“棄考”與誠信掛鉤并可能影響到未來參加公考的大背景之下,如此創新高的比例,就顯得有些異常。在眾多的棄考者中,有比例不低的人,是在看到所報職位比例,感覺競爭過于激烈希望渺茫,不想當“炮灰”而自動放棄考試的;也有比例不小的試考者,中途放棄“人生體驗”式的“考試一日游”;還有一些為圓父母夢想去報名卻最終選擇放棄的;另有一部分從報名那天就沒打算進考場,純粹是為同去參考的同伴刷報名比例的;以及將“國考”作為眾多選項之一,多多益善地四處撒網,并在考試之前已收獲到滿意崗位的……
這些棄考原因雖然五花八門,但與往年相比,其實也是大同小異。但獨有一條棄考原因,是今年才有的,即在棄考的人當中,有數量不少的人,感覺在行政體制改革全面深化的情況下,政府職能的轉變以及公務員制度也必然會進行相應的改革,公務員的責任擔當和考評體系將有更大的調整,包括退出機制在內的諸項改革,會使公務員這個“鐵飯碗”的硬度受到削弱。公務員一向為人們所羨慕的“平穩”與“安全感”,將可能被巨大的責任壓力所取代。某些求穩的考生,作出放棄的選擇,也在情理之中。而另有許多人,則更務實地根據自身的實際條件,選擇了如事業單位、村官等等。
思考 “公務員熱”沒有想象中可怕
近年來,我國公務員考試持續升溫,十年里,報考人數狂漲了幾十倍,每年的招錄比例和最熱崗位競爭比例更是步步高升。一些人因此發出“年輕人血拼公務員這一獨木橋對社會的健康發展不利”的感嘆;有人則擔憂這一現象是“人人爭著當官”,助長了權力崇拜;還有人擔心公務員考試一家獨大,會損害社會其他領域的人才聚集。應該說,以上諸種擔心不是沒有道理,其中的種種苗頭,是需要警惕的。
但這種現象,也遠沒有憂慮者想象的可怕——據媒體報道,每年有數百萬大學生畢業,今年則更是達到699萬人,加上往屆畢業生,每年有資格報考公務員的年輕人,應該數以千萬計,而今年報名人數152萬,實際參考人數111.95萬,所占比例其實并不算大。如果按照人類對權力、財富、技術和藝術幾種門類的價值選擇取向來看,并不見得有多大的“跛腳”比例。特別是這種比例放之于當下不斷刷新的“史上最難就業年”紀錄里,則更是顯得很平常了。如果認真統計,年輕人遵從自己的興趣去干自己喜歡的自由職業的人數,也未必就比參加“國考”的少。如果再仔細參照其他行業,每一個統計數據都可能會讓人驚呼起來。這是我們這個人口大國的必然特征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