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有實習、下午有面試,就算起晚了,也不去上課。"近日記者在普通高校采訪時發現,原有的"大四皆空"現象依然存在,并伴隨著手機APP軟件的發展而愈演愈烈。
專家認為,大四的出勤率和畢業生的前途并非"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而簡單粗暴的嚴格管理或"網開一面"的方案也并非"治本之策"。專家建議,應對應屆畢業生多些"人文關懷"和心理層面的干預和輔導,讓其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更加明智的選擇。
逃課花樣
APP軟件幫你雇人上課
只要在手機上發布需要"幫逃"的課程名、時間和補償條件,就會有同學愿意"代課"。在東北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應屆畢業生張驍的手機上,記者看到了專門為大四學生設計的APP軟件"超級逃課助手"。張驍介紹說,該款軟件最早起源于川渝一帶,最近在長春的大學生群體中也逐漸流行起來。
在軟件中,代"雇主"上課的人每上一節課,就能得到30至80元不等的酬勞,"當然補償標準可以自己定,有時候就直接約"雇員"吃飯,兩人就直接交朋友了。"張驍說,在吉林大學、東北師大等學校,使用該軟件的人正逐漸增多,他曾用軟件發布過一些求"代課"的帖子,不出一個小時,就大約能得到七八個人的回復。
學生有"張良計",老師就有"過墻梯"。為了防止學生逃課,老師點名花樣如今也是不斷翻新。有的老師要求學生在紙條上寫出姓名、專業,逐排按人數收紙條;有的在下課后點到誰的名字,誰就離開教室;也有像四川大學計算機學院教師魏驍勇一樣,研發"刷臉"軟件進行點名……
吉林大學商學院學生馬慧向記者介紹說,她曾選過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課。講課的鄧老師憑借自己的專業知識,也曾發明過點名軟件。該軟件分為不同的點名方式:選擇"鋪天蓋地式",則選課的全體同學都會被點到名字;選擇"重點選拔式",則針對記錄中經常缺課的同學進行點名……
逃課原因
就業壓力導致"大四皆空"
近期,一條名為"看了這個,你還逃課嗎?"的微博引起不少網友的關注:原本150人的課堂上,僅有40多人出勤。70歲的老教師低頭自責:"我講課不好,學生都走了。"讓人十分心酸。有網友跟帖說:"本來逃課了,看到這個立馬回教室。"
但也有不少大四同學表示:盡管逃課是不對的,但是面對求職、考研等種種壓力,不得不向現實"低頭"。吉林大學畢業生孫晴說,雖然"逃課助手"和"點名軟件"都在與時俱進,但其背后折射出的大四"空巢"問題卻一直都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一到畢業季,學生就要面臨完成學業和順利就業的"兩難"抉擇,這讓人感到頭疼。
不少網友認為,如今沉重的就業壓力是導致"大四現象"的根本原因,因為就業形勢嚴峻、社會競爭壓力不斷前移,所以學生為了加速就業或暫時升學逃避就業,都選擇提早告別課堂,進入求職或考研復習的階段。
"大四是就業或升學的預備期,在這個時間段拿出一定的時間、精力為未來做準備,這本身無可厚非。"吉林大學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鐘新說。但從整體上看,鐘新并不認為畢業生逃課是一個過于嚴重的社會問題,"招聘會天天開,但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要天天找工作。在學校的層面內,我們通過協調,就完全能夠處理這個問題。圓滿完成學業和順利就業,兩者其實并不矛盾。"他說。
逃課反思
嚴守規則 還是"網開一面"
如何抵制"大四皆空"?有人建議學校應進一步嚴格教學管理制度,強制讓大四學生回歸課堂,規范就業市場秩序。也有人認為學校應尊重逃課畢業生的選擇,為他們"網開一面"。
東北電力大學教務處負責人劉冬云表示,當下有些高校把四年的課程壓縮到三年,或在大四的課程計劃里容忍學生逃課,這其實都是校方不負責任的行為。但華東師范大學編輯專業教師何云開則表示,現在不少學校對大四逃課都持默許態度,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高校對大學生自身選擇的尊重。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人才、學以致用,片面強調教學管理而忽視了學生的就業,這未必不是一種本末倒置,"鐘新說,"我們更應該關注畢業生在就業季的思想狀態、心理問題,幫他們走好從大學生過渡為社會人的重要一步,這比單純關注課堂"空巢"更有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