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學霸排行榜 折射理想無止境
“學霸”參加考研第一理由“為就業”
在“考研學霸最多的高校”調查中,19所高校上榜,我省4所高校上榜,其中,鄭州大學摘得桂冠,河南大學位居第二,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排名第七,河南師范大學為第九。
近幾年來,我省研究生報考人數一直呈上升趨勢,在省內的多數高校,考研已成為應屆畢業生的首選。2013年,河南省研究生報考人數再次攀升,共130649人報考,較去年增加9922人,增幅8.2%。麥可思“2013屆大學畢業生流向跟蹤調查”以2013屆大學畢業生為調查對象。被調查者在國內讀研的第一理由是“就業前景好”(34%),其次是“想去更好的大學”(29%),而“想做學術研究”的比例只占(9%)。
由此可見,考生選擇讀研的主要原因是出于就業的目的,希望通過讀研提升自身的就業競爭力和提高自身的名校學歷認知度。
“學霸”激勵當代青年自我拼搏
如今,“學霸”儼然成為了一個勵志標簽。何以勵志?縱觀眾多學霸形象,我們可以發現他們身上有一個共同點:憑借知識的力量實現自己的夢想。他們的成功并非因為智力過人,而是因為他們自強不息、嚴格自律。學霸們堅定的目標來源于對知識的追求與渴望;他們勤奮刻苦,運用自制力來掌控自己的時間和生活。可見,“霸”之所在,源于執著的進取精神。
其實,任何時代都不缺少對知識孜孜以求的人,學霸形象何以能在當下廣受追捧?究其原因,正是因為其反映了一定的社會現實與教育現實。在貧富差距擴大的社會背景下,很多人開始質疑“鯉魚躍龍門”的可行性,不少青年人只得躲在“拼爹”“富二代”等自創詞背后自嘲。而當受教育的高成本與嚴峻的就業現實存在較大落差時,也催生了廣泛存在的“讀書無用論”。這些現實似乎都在質疑“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的真實性。
“學霸”的自強精神,是對“拼爹”心態與讀書無用論的一種強有力反駁。頻頻出現的“學霸”,已經成為“知識改變命運”的代言人。“學霸”為當代青年樹立了良好的榜樣,憑借自己的努力實現夢想,也讓人們看到自我拼搏仍然是一條可行的成才路徑。
“學霸爺爺”是一面鏡子
近年來,關于“高齡學生”的消息頻現報端。無論是42歲終圓大學夢的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子崔勝強,還是頭發花白再次進入象牙塔攻讀臨床醫學的66歲治大爺,雖年齡、經歷不同,但他們身上相同的是那種對知識的孜孜追求與渴望。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網友們紛紛表示,佩服“學霸爺爺”這種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
學無止境,知識從來不會拒絕愿意去學習和追求它的人,而教育更是不分年齡。但現實生活中,一些青年學子不珍惜寶貴的學習機會,或整天以電腦游戲和四處玩耍為樂,或認為學習的目的僅是為了對付考試。失去了進取精神,拋棄掉青春理想。“黑發不知勤學早,轉眼便是白頭翁。”難怪有武大學子表示,“學霸爺爺”是一面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