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華商報》報道,由于英國的華人托兒所大多不符合法律要求,近3個月來已有至少4家被強令關閉。
如今,大批華人在海外成家立業、生兒育女。他們大多忙于工作,無暇照顧子女,因此,一些照料華人小孩的托兒所也應運而生。由于缺乏監管,從業者良莠不齊,華人托兒所也暴露出諸多問題。
非法經營,問題重重
據了解,華人托兒所與其它華人“家庭式”經營項目—家庭旅館、家庭理發店等一樣,大多沒有批文和營業許可證。從業者只要有一套房子、一些小家具,就能“開張攬客”了。在托兒所里,照料孩子的多是未受相關培訓的中老年華人婦女,托管場地也無保護設施,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已獲得英國永久居住權的林太太現年48歲,她的丈夫原先做裝修工作,林太太則在家幫親戚帶孩子。久而久之,要林太太幫忙帶孩子的華人越來越多。于是,他們在倫敦東部租了一間三室一廳的房子,開起了華人托兒所。不久,當地政府上門檢查,檢查員列出無證經營在內的7個違規項目,當即要求其停止營業。
華人托兒所的違規經營,也釀成了許多無可挽回的悲劇。不久前,在美國紐約皇后區艾姆赫斯特一家華人托兒所里,人們發現一名兩個月大的華裔死嬰。警方懷疑,該華裔嬰兒的死亡與托兒所的非法經營有直接關系。
“孩入虎口”,到底為何
非法經營的華人托兒所屢屢種下“惡果”,卻仍有大批華人父母將孩子送入“虎口”,這是為何?
據悉,由于早些年移民政策較寬松,一些華人會將孩子送回國給老人看管。但近幾年來,很多國家的移民政策步步緊逼,華人父母只能將孩子帶在身邊。另一方面,雇傭保姆雖是不錯的選擇,但畢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在這種情況下,價格便宜、方便接送子女的華人托兒所,成了很多忙于開店或打工的華人父母的最佳選擇。
在西班牙經營一家百元店的吳先生說,近年來當地政府嚴查旅西華人“這邊領嬰幼兒補助,那邊送孩子回國撫養”的做法,他只能將不到一歲的孩子留在身邊撫養。通過老鄉的介紹,他將兒子送到一家華人托兒所,雖不放心,但也得過且過。
此外,國外公立的托兒服務資源有限,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許多華人父母只能將子女送到華人托兒所中。劉先生夫婦幾年前移民到美國舊金山,女兒出生后,他就前往當地為低收入家庭提供護兒服務的轉介中心登記排隊。一年后,他們依舊沒有等到托兒服務名額,最后只能將女兒送到一家華人托兒所。
正規經營,任重道遠
華人托兒所以價格低廉、服務靈活的優勢,贏得了許多華人的接受,不過,其間傳出的安全警鐘也一次次敲打著人們的心靈。許多從事托兒服務業的華人總以為地下經營的托兒所相對隱蔽,不會招來檢查,但要知道“沒有不透風的墻”,“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
相關人士指出,正規化是華人托兒所發展的必然方向。一方面,從業人員要遵守當地法律法規,參加相關培訓,獲得相應的資質證明。另一方面,當地監管部門也應加大查處違規經營的華人托兒所的力度,把槍口對準害群之馬。這樣既能保證托兒所的持久發展,也有利于華人下一代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