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媽媽直呼爸爸名字,寶寶也跟著模仿直呼大名;路上看到腿腳不靈便的人走路,就一瘸一拐模仿起來,還邊學邊笑……
在成長的不同年齡段,孩子經常會出現一些“無禮”的行為和言語,不少家長很頭疼該如何糾正這些行為。
孩子模仿殘疾人走路 家長無地自容
“我女兒2周歲多了,在家里一聽到我喊她爸爸的名字,她就跟著直呼大名,剛開始也覺得很好玩,沒加以制止,可有一次,回老家,聽到別人在喊她奶奶的名字,她竟也跟著直呼大名?!绷峙空f,覺得好笑之余,她開始覺得這是個問題,小孩子不能這樣“沒大沒小”啊。
陳女士也說,她兒子上小學一年級了,有一次回老家,村里有個殘疾人走路一瘸一拐的,沒想到,她兒子竟當著人家的面模仿起來,還邊學邊笑,把那個殘疾人氣得臉都綠了。她頓覺無地自容,怎么就養了個這么沒教養的兒子?
建議:跟孩子玩角色互換游戲
解放軍第175醫院心理咨詢師黃秋娟認為,兒童階段是一個典型的模仿階段,因此,這個階段父母家長言語行為的正確引導,對兒童成長非常關鍵。當孩子出現模仿不當言語行為時,家長應該給予及時矯正,并告知言語行為的好壞之分,并給予正確言語行為的引導。如可對孩子進行現身說法、一些角色互換的游戲,讓孩子在游戲中,體會別人的不容易,學著站在別人的角度上考慮問題。
黃秋娟舉例,對于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可蒙上他們的眼睛,讓他們嘗試在看不見的情況下走段路,體會下盲人的不易;還可通過規定他們只能用一只手拿東西、吃飯等,讓他們體會殘疾人的不易等?!翱傊?,可學學《爸爸去哪兒》中的爸爸張亮,與兒子角色互換,讓兒子當村長發號施令,而他則扮演兒子在一旁搗亂不聽話,這樣兒子就能站在家長的角度想問題了,也能理解家長的不易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