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又到了一年當中與被窩最難舍難分的時節了。“每天早上起床都拖拉,還發脾氣。昨天我真的火了,就隨她去,讓她自己承擔后果去。”Candy家的起床氣小公主今年上小學一年級,每天早上Candy都要不停地催起床,最后大人孩子都不愉快。
在國外,“床的陰暗面”一詞通常用來形容人們起床之后的壞脾氣,中國人則稱之為“起床氣”。就是類似Candy女兒這樣早上醒來后會生氣、對別人發脾氣的表現。小編在錢報童玩會微信里做了一個小調查,和一些媽媽們在交流時才發現,有起床氣的孩子還真不少啊。除了每天早上,還有的小朋友甚至還有強烈的午睡起床氣。那么要如何才能把這起床氣給收起來呢?
很多媽媽建議,首先接納孩子的情緒,認同她的感受,關注她行為后面的動機和原因。孩子為么起床拖拉?為么發脾氣?請站在孩子角度看問題。
青青媽坦言,冬天起床確實不易,自己也是起床困難戶。關于孩子的起床氣,除了冬天溫暖的被窩讓人舍不得離開外, “前一晚太遲睡”是最大的原因。通常只要睡眠質量好,睡得飽,孩子醒來時都會精神十足的。所以讓孩子擁有充足的睡眠,是預防起床氣的最佳辦法。
睡覺也是有程序的,錢報童玩會粉絲Bailey說,前一晚睡前先和孩子約好,第二天早上要穿什么衣服、要做什么事,讓孩子自己參與做決定,這樣起床就有動力了。“早上在孩子耳邊跟他說,我們說好了要一起去干嘛干嘛,孩子就會干勁兒十足地爬起來了。”只要在睡前和她約好,讓她自己許下承諾,起床氣就不見了。
轉移注意力也是一個好辦法,錢報童玩會微信粉絲“我是好媽媽”說,自己的做法是,從不會直接把孩子叫起床。“我會準備好他喜歡吃的早餐、玩具,輕輕地叫他,假裝自己在吃他喜歡的食物,自然會吸引他的注意而忘記起床氣了。”
同一種表現,背后可能有不同的原因,跟父母的教養方式、成長環境等可能都有關系,其實最需要注意的,就是父母尤其不能生氣。想改變孩子先從改變自己做起。一旦生氣,只會給孩子不平穩的情緒來個火上澆油,同時也給孩子起了個壞榜樣。